学渣父母如何培养“学霸”孩子?巧用这3种方法,孩子长大不会差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成绩决定了孩子在班级里的地位,未来能否考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大学又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否拥有一份好的工作。
虽然有学者指出,孩子的成绩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学习成绩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在上大学之前,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能力、智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父母深知成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虽然有些父母年轻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但是父母还是会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够有一定的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90%的人的智商是接近的,这部分人的智商是平常人的智商,只有极少数人的智商较低,或者只有极少数人具有极强的天赋。
所以,父母不用过于担心,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孩子成绩不好,只能说明孩子不够努力,或者努力用错了方向。
孩子不够努力,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天性懒惰的孩子是占很少数的,大部分不愿意努力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目前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不产生兴趣。
努力的孩子是占多数的,毕竟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灌输了"学习很重要"的观念,这部分孩子虽然努力,但是没有正确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成绩也不太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这里,我给父母推荐三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目标式学习、负重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科博在《体验学习》中,第一次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他认为,"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
科博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叫做"体验式学习圈"的概念,"体验式学习圈"是"体验式学习"的具体运用它干。也就是说,要想掌握"体验式学习",孩子就必须掌握"体验式学习圈"。
"体验式学习圈"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体验:在做中学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核心理念,只有做过了才知道在哪些地方进行改正。
2、反思:反思的依据是你体验到的一切,可以是自己的反思,可以是旁观者给到你的建议,这里需要非常好的观察能力,涉及到在体验中的行为和语言,甚至情感。

3、理论:也叫概念化、抽象化,人类有个非常牛的本领,就是能够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而很多先人已经总结过很多理论,这时候再提出对应行为和语言的理论,会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4、应用:体验、反思和理论最终都要体现到以后的行动中去,没有应用的学习就是耍流氓,所以这一步能不能收的漂亮,是检验一个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
就拿孩子的学习情况来举例,老师给孩子上课、或者孩子自己提前预习,这就是一个体验知识的过程。经过体验,孩子已经能够基本地把握知识。对于自己不太理解、老师上课强调的重难点,孩子都要进行课下的反思,争取弄透这个知识点。
反思和体验完之后呢,孩子就要做作业啦,做作业的过程其实是将"理论"和"应用"合并到一起的过程。写作业时,孩子必须要联系到今天体验、反思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将题目写出来。
完成作业后,孩子还要将自己在写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标注出来,总结错题经验,这是"理论"的过程。有了这些理论经验,下次孩子就能够避免错误。

目标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探索体验,并总结出学习经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式学习"不同,"目标式学习"则是在已经"预知"的情况下,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系列学习目标、并按照目标严格执行。
柯南道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
通常那些成绩一般或者很差的孩子都不会制定什么目标,多数孩子的学习就是跟着老师上课,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孩子学习从来没有目标,有些孩子却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制定目标。
前者是被动学习模式,后者是主动学习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定目标"是一种能力。
孩子在学校上课的内容是由许多知识点构成,由点形成线,由线完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
因此明确目标,就要在上新课时了解本课知识点在知识网中的位置,在复习时着重从宏观中把握微观,注重知识点的联系。
另外,要明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应该掌握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学习重要目标,即知识重点。
目标能增强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即为了这目标,孩子自己必须好好学习。
列宁说过:"要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目标开始。"
孩子的大目标就是提高成绩,小目标就是掌握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有了这一个个小目标的积累,孩子最终才能实现大目标。
制定了目标,那么孩子就必须要实行。就像上文提到的,孩子所学的知识是一张很大的知识网络,孩子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规定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完全学会某一个知识。

负重式学习
前两个学习方法都是孩子主动去体验、主动去指定目标,在"负重式学习"中,孩子则是在外力的推动下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外界给孩子压力,孩子带着压力学习,这就是"负重式学习"。
有些孩子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太过宠爱孩子了。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所以孩子说他学累了的时候,父母直接让孩子去休息。有时候,孩子不想学习,便大哭大闹,父母会因为心软就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宫崎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不是因为我们的要求而感到压力,而是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释放所有的压力确实不好,应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急迫情况下,孩子的潜力才能被逼出来。父母应该适当给给孩子施压,并且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并且化压力为动力。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限时,即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孩子就会得到惩罚,如果孩子完成了,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限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去接触一点点社会上的事情,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存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如果孩子能够走出自己的天地,那么孩子也将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提高。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坚持下去。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