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什么都不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01
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很乖!不吵、不闹、很听话!
乍听之下除了赞叹是天使来投胎的以外,做爸妈的一定感到既欣慰又骄傲。
但,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
蔡康永讲过的一句话,如果孩子什么都不要,太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这类型的孩子多少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内敛:
对内对外都很收敛自己的情绪,且不轻易将情绪表现于外表。
委屈自己:
因内敛而起,久了,就形成凡事都不敢要求,只有委屈自己的状态。
很会察言观色:
对外在环境拥有高度敏锐性,知道什么场合该有什么样的表现。
故意讨好大人:
会做出一些举动来故意向大人示好,希望搏得大家的喜爱。
看完上述这四个表现,有没有觉得哪里怪怪的?
感觉,孩子都不像孩子了!
一切的成熟、懂事都是因为大人的期望。
02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做过一组实验:
把狗关在笼子里,当蜂鸣器一响,就给狗以电击。
狗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逃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电击的痛苦。
多次实验后,实验人员把笼子打开。
这时,狗不但不逃,而是倒在地上呻吟,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
而懂事的乖孩子,他们的生活处境和上面的狗狗很类似。
当父母要求他们听话懂事时,第一次也许他们会反抗,但在强大的父母面前,弱小的孩子逐渐会习惯。
因为孩子发现,如果不按照父母说的,父母会生气、失望。
所以他们不得不逼自己懂事听话,努力讨好父母。
于是,除了迎合讨好,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正如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使靠做鬼脸赢得了爸爸的一个笑容。
从此后,她一生中做了无数次鬼脸,每一次都是为了讨好别人,她活得并不幸福。

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懂事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它可能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负重前行。
《请回答1988》中,有句经典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

请各位家长别忘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03
当然,上面提的是比较极端的情形,只是想借此机会,让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要求孩子品行端正的当下,是否经常矫枉过正,把孩子捏成了一个你理想中的好孩子样版了呢?
回过头来,这社会也真的存在性格好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当然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但是正常情况下,我会期望我的孩子具备以下性格特质就可以了:
1.具备同理心
让孩子增加同理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产生「情境感」。
比如,孩子看到有喜欢的零食,一把抢去全吃光,这时你可以再拿出一样他也喜欢吃的零食,当着孩子的面不分给他,一样把它全吃光。
然后借机询问孩子,刚刚爸爸把你很喜欢的零食全吃光不留给你,你心里觉得好受吗?
肯定是不好受的,但你刚刚一股脑地把爱吃的零食全吃光了,爸爸同样也不好受,如果你能把你的分享给我,我的也一起分享给你,那你就可以吃到两样零食了,这样就能有双倍的分享加上双倍的开心了,对吧?
2.要有礼貌
孩子的礼貌程度归咎家里所营造的「关系」制度。
如果大人对自身长辈有欠礼貌,孩子有样学样,你又怎么能怪孩子不懂礼貌呢?
一切都该从「以身作则」对家中的长辈有礼貌做起。
3.对自己负责
训练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这很重要!
如果孩子习惯每件事情都有人为他善后,那么他永远都不清楚完成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多少心力?
讲错一句话会造成什么影响?
做错一件事会引发什么代价?
明确的让孩子在待人接物上有所进退是一项很重要的习题。
4.尊重他人
是否有观察过,有些孩子在外表现特有范儿/自信!跟大人对话能侃侃而谈又不失礼貌!
我观察过,这样
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家里多半给他们很大的支持感。
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并适时的从中给些建议,而且不会强迫孩子去顺从大人的意见。
这样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很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不会一昧的激进行事。
成长路上总像打怪,又惊又险,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卡关碰到大魔王,
很多时候「性格」将决定某些关键点的走向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教养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