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心是本能,帮小孩“专注”是本事,建议尝试“任务分解”

文 / 尼莫妈妈育儿师
2019-08-12 12:54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大家几个人一起到朋友钉钉家里去玩,朋友几个玩得很开心,晚饭也是大家一起动手。晚饭吃完了,大家坐在客厅聊天、看电视,钉钉的孩子笑笑就坐在客厅的席子上专注地堆积木。我们几个都很惊讶,笑笑这么小就能专注在自己做的事情上面,即使我们几个大人在旁边聊天,电视还在播放节目呢!

我们大家都夸他真幸福,孩子真是有定性,哪像我们家的孩子那样容易分心呢。小季说到:"我家孩子就真的定不下来,记得上次在家陪孩子玩游戏,他总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这个摸摸、那个看看,然后又去找别的东西看,专注在一个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现在想给他读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很难,真的是一点都不会专注。"

相信很多父母都想小季一样,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像笑笑那样能够专注一点,不轻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专注力"一直都是我们父母担心的问题,做事无法专心,那么孩子自然就完全把精力集中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事实上,孩子容易分心是正常的事情,我们大人偶尔也会出现分心的情况,所以对于孩子的分心,父母不要太过担心,做好孩子的专注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尝试任务分解,让孩子"专心"地把事情一点点做好就是真本事。

孩子做事总是"分心",不能好好完成?

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孩子、大人都一样,这是正常现象,只不过我们相比孩子来说有较强的控制力和执行力,能够及时停止分心的行为,但孩子没有这样的能力。哈佛大学"看不见的大猩猩"的实验证明,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孩子的分心是一种本能,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

我们可以想一下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像是孩子来在玩玩具的时候,他们的精神都全部集中在这些事情上面,至于其他的事情,孩子可能就注意不到了;又好比是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说孩子这些作业写得不工整,得重新写一遍,但是孩子已经很困想要睡觉了......

这些行为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专注是件费神的事情,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得不说,现在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专注力自然就差一点,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需要技巧。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重要

专注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孩子的"专注力"高低是导致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法国著名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也曾说过,天才,首先是专注力。这样看来,专注力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更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

1、孩子的学习更加具有效率。

孩子的专注力比较强的话,在学习上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地听讲,课后也能做好复习和作业,那么孩子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是高的。我们看到那些不专注的孩子,总是容易分神,跟不上课堂的进度,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学习效率自然就低了。

2、专注的孩子更有责任感、做事更高质。

专注的孩子对于事情总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会轻易地妥协,做事情总是追求质量,不过总是把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断地保持专注力。就想我们前面说到的笑笑,即使环境再嘈杂,孩子还是专心地在游戏上面,总是努力把积木和游戏认真做好,不愿意随便就结束游戏,认真负责才是孩子宝贵的本质。

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玩得不亦乐乎,表明孩子天生就能够专注,比想着如何培养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注意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力,例如不要随意地干扰、打断或是干涉孩子,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孩子没有请求帮助,不要主动去帮忙;在孩子遇到麻烦、速度变慢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催促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去解决。

在保护孩子专注力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方法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想让孩子快速掌握技能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尝试"任务分解",让孩子更好地专注在细化的任务上,一点点地完成。

父母可以尝试"任务分解"

孩子之所以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源于孩子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引导孩子有条理、专注于任务,保证事情完成的质量(即"秩序感"),但是这样能力的养成需要过程,想让孩子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练习去"分解任务"

简单地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可以不断地进行细化,分解成细小的步骤来进行,让孩子慢慢地掌握,而不是要求孩子一下子就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样既能减轻孩子的压力,也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事情的逻辑关系和进程。

  • 我们可以来看看简单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不要玩手机游戏,可以用三个步骤来进行:

1.让孩子退出游戏界面

2.关掉手机屏幕

3.把手机放到集中的位置去充电

在步骤细化之后,你会奇迹地发现,孩子主动做到的能力增强了,因为这在无形之中给了孩子自信,坚定了把任务做好的决心。

  • 我们可以来看看另外一个简单的示范,看看如何去细化分解生活中的小任务,不断地增强孩子的专注能力,以穿裤子为例子。

大家先来想想,穿裤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首先,他需要先确认裤子的袋子,找出裤子的正反面。接着孩子站好扶稳,先将左脚伸进左边的裤管,然后再抬起右脚伸进右边的裤管,最后将裤子提上来,这样就完成了穿裤子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让孩子独立完成的具体操作。

第一次:

先确认裤子的袋子,找出裤子的正反面。接着孩子站好扶稳,让孩子先将左脚伸进左边的裤管,然后再让孩子抬起右脚伸进右边的裤管,这三个部分由家长主导,孩子辅助。最后让孩子自己将裤子提上来,这是孩子独立完成的部分。

第二次:

先确认裤子的袋子,找出裤子的正反面。接着孩子站好扶稳,让孩子先将左脚伸进左边的裤管,这两个部分由家长主导,孩子辅助。让孩子自己抬起右脚伸进右边的裤管,最后自己将裤子提上来,这是孩子独立完成的部分。

第三次:

先确认裤子的袋子,找出裤子的正反面,这一个部分由家长主导,孩子辅助。孩子自己站好扶稳,将左脚伸进左边的裤管,然后再抬起右脚伸进右边的裤管,最后将裤子提上来,这是孩子独立完成的部分。

以此类推,家长每次负责的部分都在不断地减少,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越来越多。在每次的练习之中,孩子都有独立完成的部分,把孩子要做的任务细化,孩子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

不断地将任务进行分解,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以终为始",一步步地去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和目标,从整体出发去抓住细小的部分去完成,这样既能让孩子掌握,也能让孩子发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地练习和纠正,让孩子不断地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引导,而教育和引导都是源自于我们的生活,可以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去实现的,花时间去帮助孩子不断细化,让孩子能够耐心地专注在某些任务上面,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专注,也能增强孩子的技能,这也是生活中爱的力量。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