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乖而在家横着来?看幼儿老师的做法,赏识教育多好用

文 / 一眼星球在越南
2019-08-12 15:15

文/“土味育儿经”原创,保留版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家横着来的孩子,其实内心大多敏感而脆弱,他们需要的不是“百依百顺,包办代替”,而是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赞美。

信任、期待和赞美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对孩子信任、期待和赞美,有一个说法叫做“赏识”。

01

关于赏识,先来看看相关心理学研究结论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实际上是"期待和赞美"发出的神奇魔力在发挥作用。

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孩子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了自信。

幼儿到四岁左右,有些孩子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行为规范,并学会了自我控制,如不随便强要东西,不抢别人的玩具,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不会无休止的哭闹。而另一些孩子则不能控制自己,或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以任性、哭闹等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赏识的手段,对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发生正向的影响,从而促进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

02个案实录

W宝宝,是在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大家庭里长大的,家长很迁就他。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抢来就要,显得有点霸道,不会同别人商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参加游戏活动也没有坚持性。

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时间,W宝宝来到图书角,拿起一本图书坐到椅子上翻看起来,老师说:“W宝宝真乖,会自己看书了。”可他翻了两页,就一下子翻到书的尾页去了。拿起书又跑到图书角把手中的书往地垫上一丢,眼睛盯着旁边一个小朋友手中的书,先是和他挤在一起看,后来就想抢那个小朋友的书,但没有抢到。

于是他就离开了图书角,又跑到建构区抢了他喜欢的红颜色积木插飞机。

老师把W宝宝轻轻拉到一边,问他:“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他看了看图书角那个小朋友对老师说:“我喜欢看书,就是那个小朋友的那一本,可他不给我看。”

老师笑着对他说:

“想看别人的书,不能去抢,要和别人商量的,别人同意了才行,或者等别人看完了你再看,我以前也和我的朋友这样借过书看哟!你去试试看吧?”

他歪着头想了一下同意去试试。

然后老师看到那位孩子已经把书看到最后了,就和W宝宝一起去找那位小朋友商量,小朋友大方的说:“好吧,我现在看完了给你吧!”

W宝宝主动地说了“谢谢!”拿起喜欢的书,认真地看起来。

看他有模有样的认真看着,老师走上去

摸摸他的

头,蹲下身勾住了他的肩,把他半抱在怀里,并竖起了大拇指

,他开心地笑了。

吃过午饭后,老师又

请他当图书管理员

,他干得挺好。

孩子这样的行为,其实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是常见的,用“赏识”的方法来引导,易于被孩子接受并起到好的效果。

03

如何运用“赏识”手段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运用赏识的手段,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真棒”或者“真好”,要具有针对性,要讲究艺术。

1,把握幼儿的兴趣,实施正面指向性的赏识行为

针对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随心所欲的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兴趣来因势利导。

如果刻意的去强制W宝宝不准抢书、抢积木,会使他产生逆反的心理,继续调皮任性。

换个角度

,把握他的兴趣点,适当地引导,教给他方法,并帮助他树立起信心

,这样就促进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礼貌交往的习惯。

2,以情感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沃土,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壤上。”

真正能触动孩子心灵,并促使孩子不断进步、改掉自控能力差的缺点的赏识行为应该是融入了成人的真情的。

如果对孩子的表述既无情感的流露也无成人发自内心对他的爱,赏识就没有了感染力。

在实例中,教师和W宝宝就像朋友一样商量,一方面来讲,教师的介入替代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抑制他因自控能力差而到处跑,参与的活动不能坚持等,还帮助他解决看书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在与他商量的同时,鼓励他大胆的和别人沟通,

设身处地的举了自己以前借书的例子来引导他,让他相信这样做是对的,连老师也用过这种方法

我们成人应该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之间真诚的友谊和情感是实施赏识行为的基础。

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的推动,没有爱的播种,赏识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唯有融入真情,赏识行为才会愈发精彩。

3,体态语的运用

在融入了情感的同时,体态语也少不了。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相对于口头语而言,体态语就是成人运用肢体语言和幼儿交流的手段,用

手势、姿态、表情、身体移位

等非言语手段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积极有效的肯定。

体态语是人际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中这一方式更显得尤其重要。

其主要原因,一是

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易于理解

。成人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点点头等远比语言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成人对他的关爱、鼓励、期待、肯定。

二是

幼儿有身体接触的需要

。心理学实验表明婴幼儿有皮肤肌渴,成人的双手抚摩可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

在实例中,教师的体态语:对W宝宝

期待的眼神、竖起大拇指的手势、蹲下身与W宝宝身体接触、摸摸他的头、抱一抱他,都是对他的积极的肯定,这种肯定远远超过了言语的范围,给了孩子莫大的自信。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运用赏识手段抑制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随心所欲、没有坚持性的习惯。让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情、得到信任和赞美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和鼓励。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结语

从以上的实例和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成人的赏识行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要以不同形式的赏识来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对那些暂时抑制了自己冲动性行为的幼儿,要经常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如:针对他们进步较为明显的方面进行有效强化,

以表扬优点来促进他们改掉缺点

。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如让他当图书管理员、小值日生等,以便及时巩固他爱惜书本、礼貌借书的好习惯。

父母同样可以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体态语来赏识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教孩子整理图书、玩具,擦桌子、叠衣服等,

以赏识孩子的勤劳能干爱动脑来规范他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价值、有效果。

赏识,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和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学会管理好自己。

有缘看到这里的朋友,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期待您的鼓励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