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讲道理不听,只有打骂才行?父母如何说孩子才听,真有讲究的
一起做好父母
今日收到一条留言非常具有代表性:“那小孩你和他讲道理,他就不听的,你应该怎么办,不打不骂的话?”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具有代表性,就是因为许多崇尚家庭暴力的父母最初甩出去那一巴掌背后的理由,往往就是这条:“他不听你说话,不打不骂怎么办?”于是最简单,最有效果(孩子直接体验到疼痛的感觉)的家暴起点就开始了。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暴力惩罚是一个很好的规诫孩子的办法;殊不知惩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反省的过程。或许,有的孩子还会觉得“自己已经受罚了,那就可以了”;或者因为惩罚而下次“犯错”得更隐蔽、更巧妙一些。这些都使孩子逐渐变本加厉的隐患,而无助于孩子真正地意识到问题所在。

好,有的年轻父母可能会说,“我们承认你说的这些有点道理,问题是我们该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接下来,我们分享若干方法,这一篇先讲第一个:别说教,模拟场景让孩子当主角,闪亮主角光环。
“主角光环”的本质就是请孩子参与帮忙过程,赋予他主体性,让他主动行为而不是说教惩罚之后的被动行为,他的主观体验会很不一样,效果是积极的。
场景:孩子把积木弄得到处都是,东一个,西一个,甚至还有掉在沙发之下,一片凌乱。如果是妈妈采用吼叫的方式或者直接给他一个耳刮子,他可能也会弄好,但内心是怀着恨意的,体罚或者语言暴力带来的心理伤害不是一下子显现的。

“主角光环”的方法怎么处理呢?
同样看到孩子游戏结束积木凌乱的这个场景,妈妈没有河东狮吼,而是心平气和走到门口。拿起电话“叮铃铃,是xxx建筑安装公司么?”妈妈故意装作打电话,这里的xxx就是孩子的学名或者是小名,孩子一定会很好奇,会注意听妈妈说什么,有的孩子还会回应妈妈:“我是xxx,你有什么需要帮助么?”
妈妈继续说:“我家里的积木区很乱,你能在五分钟整理好么?大家都说你是这里最讲信誉的建筑公司了,来得及么?”
这话就赋予孩子一个主体性,把他当作一个帮助大家整理环境的人,而不是制造混乱的人,聪明的小孩一定会立刻整理积木,比以往任何一次放得都要整齐,迅速完成任务,而不需要妈妈再说什么。当然,妈妈可以在几分钟以后再去看一看他,给他一个拥抱或者鼓励,也可以在家庭账本上写上虚拟的数据,例如完成时间,完成指数,这些都是每个家庭各自的方式。

后面会写一个系列的方法操作,“如何不打骂就能让孩子懂事的做”,希望大家关注一下,这里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需要训练,今天这是第一篇“主角光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之后的惩罚。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孩子的秉性不一样,父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要记住,绝对排除暴力的方式,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必须反思自己的语言、语气和方式,这当然比甩手一巴掌要难一点,需要父母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利,是正确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