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盒子:比“诈尸式育儿”更可怕的是,家有“拆台党”

文 / 云川健康饮水
2019-08-13 17:06
最近,继诈尸式育儿之后,又出现了“拆台式育儿”,又扎了不少老母亲的心,包括我本人。

1

你家是不也有这种情况?

这些场景有没有很眼熟?或者说你家类似的情况更多?

孩子不好好吃饭,我跟孩子说“如果你这顿你不吃,那么我们要下一餐时间才能吃饭咯”。

一边的老人连忙说“怎么能不让孩子吃东西?孩子饿着怎么办?”

一家人逛街,孩子盯着一个玩具走不动路。对孩子说“宝宝,上周妈妈才给你买了玩具,这个我们下次再买”。

一边的奶奶发话了“哎呀,他想要就买吧,又不贵。宝宝来,妈妈不给买,奶奶给买!”

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拖拉着想继续看动画片。我坚持要关掉,旁边的爸爸说,“让他多玩会儿呗?来,陪爸爸一起,爸爸看球,你看动画片。”

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孩子的嘴脸: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我一管孩子,总有“拆台党”?

2

我唱戏来你拆台,把孩子当什么了

别看孩子小,却天生都是外交家,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比成人弱,但察言观色的能力却与生俱来,完全不输给我们大人。我唱戏,他拆台,对孩子的伤害可不小。

久而久之,孩子练就了[双面娇娃]的本事。

情况严重可能还会造成双重人格。当着妈妈的面乖宝宝一枚,妈妈一离开,立马就大闹天宫。这种双面性对孩子的成长、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事业等都会埋下隐患。

父母互相拆台,难以令孩子信服。


当家庭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会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坏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互相拆台,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形成。

另外,家庭成员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1

家有“拆台党”,我该怎么破?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的看法和家人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儿。

那么,当想法存在差异时,对拆台党,我们要这样做:

彼此尊重,别急着别吵吵

在《妈妈是超人》中,3岁的米娅因不愿上幼儿园哇哇大哭。

一旁的爸詹姆斯没有安慰孩子,而是鼓励米娅要独立。

马雅舒想让詹姆斯安慰一下女儿,但她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直接争论,只是用唇语暗示了一下丈夫。

等到米娅去上幼儿园后,马雅舒才跟丈夫提出自己的看法。

即使意见不合,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可以等孩子离开之后,在对刚才的分歧进行探讨,彼此协商,研究出一个双方都认为可行的方案。

因为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的教育地位会一齐下降,很可能最终孩子会谁的教育方法都不会听了,这就产生了教育空白。而每一次父母的争吵,都是往这种教育空白更进一步。


给TA试错的机会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想培养她们摔跤,可妈妈却不同意。

面对和妻子的分歧,这位爸爸和妻子商量,希望妻子能给自己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不要插手。

如果是他错了,从此彻底放弃想法。妻子同意了。

这一年里,看着女儿们的苦练,妻子虽很心疼,但却从不动摇。也是她的不干预,成就了后来站在领奖台上的孩子们。

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父母对‘可以’、‘不可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立刻就会产生动摇。

父母教育理念若是不一致,互相拆台、互相嘲讽、甚至互相贬低,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还容易让孩子形成摇摆不定的性格。

家庭的和睦,永远比相互拆台来得重要,只有相亲相爱的父母,才能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至于家庭成员以外,在我教育孩子时告诉我各种不对的人,请你闭嘴,别BB。

你们家是不是也有“拆台党”,是爸爸,还是长辈呢,面对“拆台党”您是怎么做的呢?留言区和圈圈聊聊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