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小就会偷东西”4岁孩子被店员说成小偷,宝妈的做法太解气

文 / 朗朗育儿课堂
2019-08-15 12:18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当家长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宝宝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或者是别人的财物时,往往不能理解,认为自己家中并非缺吃少穿,管教得也很好,为什么孩子会做出这种事情呢?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上,有一位教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4岁的孩子去超市购物。

在购物的时候,宝宝一直很乖地跟在妈妈身后,妈妈并没有发现宝宝有什么异样。可事情就发生在即将离开超市的时候,门口的检测器突然响了起来,店员立刻检查了一遍物品发现没有漏刷的,所以就店员就问宝宝口袋是不是装了什么东西,出人意料的是,宝宝的口袋装了一包零食。店员立马开始生气地指责孩子,说宝宝年纪这么小就小偷小摸,长大一定做不了好事。

而这妈妈的做法让周围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妈妈冷静地说道:“我的孩子在家里很乖,虽然这次犯错,但是你不能用一句话定性了孩子的行为。零食我会付钱,但是你的言论是一种伤害。这时店员默默地低下了头。周围的群众都给这位妈妈点赞。

网友A:家长、店员都有问题。家长的问题更大,孩子4岁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这样的概念平时都不告诉孩子吗?

这个案例很好地展示了母亲应该如何面对犯错的孩子,那么如果还有遇到孩子偷东西的行为,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首先,父母一定不要气急败坏地指责孩子,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蒙上耻辱,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孩子只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物权意识而已。家长在外要首先维护孩子的面子,回家之后私底下再教育孩子。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物权意识。很多家长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物权意识,缺乏物权教育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导致“偷”东西的事情发生。

孩子往往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突出,而且分不清“所有权”的概念,身边的东西只要是他所喜欢的,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理所当然地视为已有。

我们应该平常就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是捡的东西也是不属于自己的。

网友B:我孩子在3岁的时候到带到超市买东西,他拿了一个杯子玩,结果付账的时候我没注意,没付钱,收银员也拿不准这个杯子是不是孩子自己带进去的,就没管,出门后,我发现了,就马上跟孩子说,超市的东西都应该付钱后才是自己的,回头就去去把钱付了。 从此后,孩子就知道不付钱的东西不能带出超市。

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该如何纠正?

家长要告知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严重性。孩子小的时候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顶多会被别人指责,而形成这种习惯之后,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父母一定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及时更正。

▲带年纪很小的孩子出门的话肯定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家长也是第一次当家长,碰到很多事情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但是家长一定要提前学习一些为人父母的方法,在各个方面为自己的孩子竖起榜样,避免自己的孩子犯上文说到的错误。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