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惊人!

孩子想要自己吃饭,因而孩子会出现抢勺子、筷子“捣乱”行为,其实是预示着他想要成为一个像爸爸、妈妈一样“有能力”的“大人”,这是孩子迈向自理的第一步。
孩子 “自立”与“自理”萌芽期就是从这些小细节开始的。
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能够做家务的孩子,对环境就会有较好的控制感,不会感觉到很多恐惧,更能融入集体,个性也自然会更为开朗、乐观和自信。
当然,如果孩子这些能力强,无论是自己还是老师都会让他帮助其他人,孩子更容易建立“我可以帮助其他人”的意识与习惯。
所以说,孩子做家务貌似不重要,但却与其积极和乐观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看似让孩子“受累”的劳动,孩子收获的可是满满的胜任感和幸福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做饭、洗碗、洗衣服,自如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别以为孩子会感觉很累,相反他很享受!
当他成功地把地清扫“干净”后,孩子就会获得一种胜任感,“我很能干!”,这就是孩子积极自我意识的源泉。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幸福指数也更高。做家务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做家务还有这么多好处:
1、责任心的培养
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最大的作用就是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从小就开始对家庭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更有可能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而责任心的一个体现,就是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要想让孩子具备这样的理念,首先就要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吧!
2、认知力的发展
在做家务的时候,宝宝需要运动自己的手眼脑,以及对家中环境进行认知,这能够极其有效的锻炼孩子的手部动作能力,所以妈妈不要担心累到孩子,只要按照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去给宝宝安排家务劳动,还给宝宝准备专用的卫生工具,就放手让宝宝去做吧。
3、锻炼独立性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独立完成照顾自己的工作,比如吃饭,就可以早早开始独立了。
4、增强执行力
在这个很多人都号称有拖延症的时代,如果能够培养宝宝从小就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就是帮助宝宝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好方式。而做家务的时候,就能让宝宝明白,一件事现在做和一个小时之后做,并没有差别,还省了这一个小时的念想,让宝宝动作更迅速。要给宝宝树立时间观念,给他一个小闹钟,也是很好的选择。

“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你干!” 这是不少家长很朴素的想法。等到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巨婴宝宝时,往往追悔莫及。
蒙特梭利说过:
「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
「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帮他做。」
蒙特梭利说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只在孩子真正做不了需要帮忙的时候才插手。如果观察到孩子是可以通过努力自己完成的话,就千万不要帮忙,不然,你就成了他成长的“障碍物”。因为帮他做了其实是在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剥夺他建立自信的可能。
每个人的技能和自信,都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得来的。而且需要持续不断提高难度去挑战自我,从而成为更好更强的自己,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每一次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事情之后,孩子收获的是自信心。
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也都有这种困境。他们的父母为孩子想好做好一切,而年轻人自己却缺乏能力和自信去独立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连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都不知道。这些都是几十年来父母不给孩子自己做造成的。
所以说,什么都帮孩子想好和做好,其实是家长很自私的行为,因为他剥夺了孩子学会独立和自信的机会。
不要代替孩子去成长,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大人的角度和爱的名义,阻止孩子去做他的年龄该做的事情,这不是“为了孩子好”,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但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潜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长大。
我们只要在旁静待花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