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真的好吗?棍棒教育不可缺少,挨打的孩子会更优秀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打孩子太过简单粗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在新闻上,因为父母打孩子而发生的教育悲剧,也令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打孩子,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教育孩子的时候,适当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的孩子性格比较阴柔,明明是男孩子却有女孩子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大多都是没有挨过打的。在挨过打的孩子和没有挨过打到孩子,性格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挨打的过程肉体会感觉痛苦,孩子在被打的过程中内心和身体会很难受。大多数的孩子在挨打过后,会感觉痛苦难过 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次挨打都是一次成长,只有真实的感受到痛苦,他们才会意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犯错之后教训的惨痛。这对训斥孩子,或者与孩子讲道理要更加的刻骨铭心。挨过打之后的孩子,承受能力会得到加强,心态上也会变得豁达。

犯错之后挨打,挨打之后难受委屈,难过之后意识到自己错误,这整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性格是一个积极的锻炼。挨过打的孩子,会变得豪爽大气,为人处事率直真诚。而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大多被家长所宠溺。他们即是犯错,家长也不愿意打骂。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思会变得细腻,多愁善感,经受不住一点点挫折。男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比较软弱。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在长大后他们即使受到委屈,也能很快擦干眼泪,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会很快的适应社会。如今的社会竞争是残酷的,在工作和学习中难免会受到打压和排挤,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很快就会被淘汰。而没有接受过棍棒教育的孩子,在遇到委屈和挫折时更容易放弃,他们出来工作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甚至过着啃老的生活。

棍棒教育看似粗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孩子的教育的确有积极的作用。但前提是方式和力度要有度,不可太过严厉。孩子犯错之后,打一下是无妨的。但在教育孩子时不可动不动就打骂,一些小的错误提醒斥责一下就可以了。教育孩子要做到严厉中有温柔,温柔中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