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奇心强,越阻止还越来劲?三招,趁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文 / 百分宝妈育儿
2019-08-23 10:42

记得很早之前看过一个节目,是一个关于孩子任性的话题。有一位小观众站起来说:孩子的心理通常都是你越不让做的事情,我们越是想要去挑战。所以,不要想着阻止我们,直接让我们体验一下危险就可以。事实上,2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来”、“我要”!人还没有扫帚高,就想要扫地;杯子都还端不稳呢,就想要帮你倒水……

这哪里是帮忙,分明就是添乱,外加危险系数升级。

可是,你如果阻止他们,他们还会非常不高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诸如此类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那么,面对孩子固执和任性,父母到底该不该阻止呢?

1、在安全范围内学会放手

有位妈妈曾经分享过一件事情,她两岁的女儿趴到桌子上去端水喝,结果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她生气地朝孩子吼了一句,结果发现孩子明显打了一个激灵,虽然没有哭,但是眼神里满是畏惧。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很心疼,自责自己为什么要对孩子这么凶。不过就是一个杯子而已,哪里会比女儿更重要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是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弄乱这一切。为了图省事,我们就将孩子禁锢得牢牢的,不让他们有闯祸的机会。

但是,和孩子的好奇心和自理能力想比,打破一个杯子、把屋子弄乱又算得了什么呢?

2、让孩子自己评判风险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安全和危险,都是模糊的词语。他们并不清楚危险到底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这个时候,不妨让他们和危险来次“亲密接触”,让他们对危险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中就提到,应该让孩子尝试玩火、刀和针线等,在成人眼中是禁品的东西。

让孩子玩火,能让他们感受热和烫;让孩子玩刀和针线,即使受伤也只不过是小伤口……

因为,被保护得太好,对孩子来说,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评判风险的权利。他们不清楚危险程度,那么该独自面对的时候,自然就没法好好保护自己。

3、孩子犯错,不要急于指责,而是教他们补救的方法。

不懂得危险的孩子,父母一旦放手,他们犯错就是必然的。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指责:“我怎么跟你说的”、“早就告诉过你……”这些埋怨和抱怨的话,除了让孩子的心情更糟糕,于事无补。

父母不妨换一个角度,把孩子犯错当成是一个引导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好机会。

杯子打破了,一地玻璃渣,没关系,教孩子打扫干净就可以;玩针不小心扎到手指头,没什么大不了的,教孩子消毒、贴创口贴……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经常担心犯错误。

犯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能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