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父母的 "羞羞事",撒谎或逃避不是最佳姿势,你学学吧

文 / IF枕边育儿
2019-09-01 16:05
导读:我们的大脑发育是有一定过程的,小时候的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有些研究人员认为,2岁左右的孩子只对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有印象;到三岁记忆能力大大提高,能记住几个月以前看到过的事物。

淼淼和老公结婚不到一年多就有了孩子,他们俩都是90后,本不想这么早就要孩子的,觉得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可这一晃眼,儿子也四岁多了,两个人都觉得稀里糊涂就过来了,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难的。

一天晚上,两个人正在睡前运动,儿子忽然进来了。看到这一幕愣住了,问了一句:"爸爸妈妈,你们在干嘛?"淼淼这才想起来,儿子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没想到他们动静大了点,把娃吵醒了。一时间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还好老公机灵:"外面刮风了,怕把你妈刮跑,压住你妈就刮不跑了!"儿子看了一眼,摇摇晃晃走到床边趴着就睡了,两个草草收场,赶紧就睡觉了。

淼淼越想越不对,这样跟孩子糊弄过去了,并不好。而且自己也不敢保证儿子是第一次看到。老公说,没事,小孩,不几天就忘了。后来淼淼咨询了儿童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寻求帮助。那位朋友从分床睡到性知识启蒙,都跟淼淼分析了一遍。淼淼才发现,原来教育孩子上,还有这么多学问,而自己做的不尽全对。

孩子看到父母的 "羞羞事",撒谎或逃避都不是最佳姿势

有些父母为了图省事儿,可能会像淼淼老公一样跟孩子撒谎,或者干脆就逃避过去,但其实,这些做法都不是最佳姿势,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为什么不能撒谎呢?

这种操作虽然简单,但容易让孩子模糊性别意识,并且更有可能让其误入歧途。虽然孩子小,但也有一定判断能力,如果他从父母的表情中感觉到被欺骗,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会跟父母沟通更不会找他们寻求帮助,而是自己默默承受和用自己的方式化解。

×、为什么不能逃避呢?

父母的逃避,会让孩子生猜疑而且对成年后的生活有影响。有位男士分享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看到爸妈在做"羞羞事",妈妈发现后低下了头,爸爸则走开了。

他以为妈妈被欺负了。后来有几次撞到后,马上拿身边的东西砸向爸爸,等自己成年后即使懂得了性知识,仍然觉得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对女性不够尊重,以至于自己35岁还是单身。

被孩子发现后,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委员会成员胡佳威老师说,性教育这件事关乎到孩子对自己,对爱,对人与人的关系,对健康,甚至对价值观的深刻影响,绝不容忽视。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在之前,就经常接触到一些性教育启蒙的绘本或者课程,那么跟他说起来你会不费力气,可以拿着书本,一字一眼的说就可以了。

其次,3岁以内的孩子,即使你这样做,他也不一定会明白。搪塞过去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态度一定要端正,不能嘲讽、愤怒、轻视等。

​最后,孩子已经上幼儿园或年龄在5岁以上,父母都应该趁机积极正面的跟孩子聊一些两性知识,做好性教育启蒙。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了解到,这是一件奇妙且神圣的事情,长大后(16岁以上),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跟喜欢的人一起做。但现在是不可以的,而且非常危险,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能随意给陌生人看的。

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我们不应生搬硬套,在性教育上同样如此。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态度。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的大脑就像照相机,不假思索就会记录下很多画面,也许会撞到一些不适合"观看"的场景。不管怎样,夫妻之间的亲昵或"羞羞事"行为,都是在表达爱,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爱的教育的范本。但如何使用好这个范本,还是要看父母怎么做,正面且积极面对,孩子才会从中获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