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前,必须学会的3种技能,家长可不能教晚了
最近网上有一段“孩子上幼儿园爸爸痛哭”的视频火了,我知道爸爸们是到了伤心处才落泪,但是看了视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哈哈哈哈。
给你们看看这些处于分离焦虑的爸爸们。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后,给奶奶打电话报平安,突然嚎啕大哭:

在幼儿园门口蹲下身子掩面哭泣,宝宝在里面哭,爸爸在外面哭:

看到爸爸们因为宝宝入园而哭,我更多是觉得好笑,但如果是孩子因为入园而哭,我就笑不出来了......
幼儿园门口孩子拽着衣服不让家长走、哭得撕心裂肺也是很常见的,让妈妈们心都碎了。
上幼儿园真的有这么恐怖?
还真有!在陌生的新环境,没有可以依赖的家人,要自己吃饭上厕所,孩子怎么受得了。

2011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惠氏进行了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成都五大城市2063名幼儿园小班幼童和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
很多家长都说,不只是孩子遭罪,自己的工作生活都被影响了。常常迟到就不用说了,每天上班都惦记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今天吃得怎么样,会不会又哭了。
尤其是那些入园以后经常生病的孩子,家长隔三差五就得请假送他去医院,好心累啊。
但是孩子终究是要走到“入园”这一步的,与其到时候大人小孩一起痛哭,还不如提早做准备,帮娃顺利度过“入园”这一关。
该怎么提早做准备?
调整作息规律:入园之前,家庭里要有意识的按照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规律。避免入园后,因为作息规律不一致,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跟家庭生活的巨大差异,从而加剧入园适应的难度。
培养自理能力:这也是很多幼儿园要求具备的,比如能自己吃饭、上厕所,能安静入睡,能自己喝水等。
培养交往能力:幼儿低龄阶段交往的非常初浅,互动较少,常有争抢,冲突发生,因此家长的引导很重要,给孩子一些游戏的技巧,比如:教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你想玩我的 玩具吗?等等。
培养表达能力: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寻求帮助,比如能说清想喝水还是想上厕所、摔倒磕疼了会告诉老师哪里不舒服;
做好这些事再入园,才不会对宝宝造成心理、情感上的伤害。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一点号“有谱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