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惰性”决定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别错怪孩子,要这样引导

文 / 奶嘴妈妈育婴师
2019-09-14 15:01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好友芝芝打电话给我,自从成为家庭主妇的我们很少再有一起出门逛街的时间,聊天的话题也总是不离孩子。

芝芝的孩子小圆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芝芝跟我抱怨说,小学的作业就很多,小圆每次放学回到家都不想学习,一回家就开电视,总是要她说着骂着才慢吞吞地起来写作业。

芝芝叹气:"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爱学习呢,人家的孩子一回到家就马上把作业写了,每回考试也高分。"

其实生活中发出跟芝芝一样感慨的家长肯定也不少,他们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这么不爱学习,但其实他们不知道,人的大脑本来就"不爱思考"的,什么意思呢?又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大脑的强项不是思考

鱼儿游,狮子跑,鸟儿飞,人思考……如果问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教科书总是告诉我们是人的思考能力。但如果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大脑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思考却不是它最拿手的。

与大脑的其他功能相比,思考是费力、缓慢且极不可靠的。

为什么呢?

想象"看"和"动"这两个同样是由大脑支配的功能,做起来却要比思考容易很多!

我们的大脑在运行它的功能的时候,一瞬间就可以处理很多的信息,快到我们根本感觉不到。

比如,当你到一个沙滩上,你不会想:"啊,今天太阳很大,赤脚踩在沙滩上可能会很热。"你只是会一瞬间捕捉到:阳光、海浪、沙滩。

不仅如此,当我们在看或者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一心二用做别的事情,但是思考却是需要你集中精力的事。

而且比起我们的视觉系统,思考系统更容易出现错误甚至违背完全正确的结论。

所以才说,思考是费力、缓慢且不可靠的。

|既然人类不擅长思考,怎么说服学生喜欢上学?

但上述的说法到教育领域就会显得残酷,如果人类都不擅长思考,那么怎么说服孩子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幸运的是,威林厄姆说,尽管我们不擅长思考,但我们其实喜欢思考。

因为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而也在一直寻找着思考成功后的成就感。那么,怎么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这样的成就感并保持上学的热情?

这里有两个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背景知识和练习。

  • 背景知识先于技能

什么意思呢?尝试读一下下面的字母表,只读一遍,然后遮住它,看你还记得多少?

XCN

NPH

DFB

ICI

ANC

AAX

你记住了吗?现在试一下这个字母表。

X

CNN

PHD

FBI

CIA

NC

X

你很可能记住了更多的字母,因为你也注意到了这些组成你所你熟悉的首字母缩略词而变得简单很多。

所以这表明:如果很多信息对你而言是有意义的,那么你就能更有效地思考,也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同时,背景知识还能帮助你懂得别人在说什么和在做什么,这远比理解一个词的定义要深入得多。

就像当我们使用翻译软件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哪里翻译得不够到位,但如果没有背景知识,那么就连翻译是否到位都无从得知了。

所以,独立、客观的思考与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保证在孩子锻炼独立思考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

  • 练习成就完美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英文习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

  • 熟能生巧

你可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镜子练习面试时的紧张的样子;记得第一次学车时踩油门、拐弯时怎么转方向盘、什么时候看后视镜时的小心谨慎……

但只要你练习得够多,你做这些事时就会变得不假思索,像走路一样简单。

欧阳修曾经写过一篇《卖油翁》,说的是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他自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敌,经常夸夸其谈。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看着他,没有离开。

在看了射了十箭中了八九成后,也只是微微点了下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无他,唯手熟尔。)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所以,练习是必要的,做到"唯手熟尔"的地步才叫真的出神入化。

|怎么帮助孩子真正对学习持续热情?

现在很多人都相信"题海战术",当然不可否认,题海战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做理科算数上,它能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但是总有比"题海战术"更有效的练习方法,这里有两个建议:

  • 分散练习时间

实际上持续不断地做同样一种技能是很无聊而没有什么成效的事情。

分散练习的时间可以让孩子记忆的时间更长久且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消化自己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说当孩子已经在学校做了八个小时的时间学习,那么回到家父母就不要立马让孩子写作业、背古诗。

而是规定时间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并在其中可以用游戏或者聊天的方式问孩子学习的内容。让孩子对自己的一天所学做一个回顾。

在孩子得到真正的放松后再让孩子写作业,这个时候孩子也会不那么排斥学习了,而且在刚才的互动中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和思考。

  • 在进阶的环境里练习

没错,让基本技能练到可以"自动化"的程度是需要的,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们必须在一个枯燥、单调的环境下练习。

孩子们需要掌握同义词的用法,但为什么不将这种练习与有趣的阅读相结合呢?

孩子们需要很多的练习,所以聪明的办法就是既要分散学习的时间,又要分散学习的环境。

家长们需要尽量设计多种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关键的技巧,让孩子在有趣又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比如不要只在家中学习局限的知识,在带孩子出去野餐游玩或者旅行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相关的知识。

甚至带着孩子在楼下小区花园里散步,也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因为在脱离了压抑许久的、固定的学习环境中时,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会放松很多,也会积极很多。

或者没时间带孩子出去,在家中父母也可以创造环境,比如专门有个小空间玩积木、看漫画、看绘本……不管怎么样,不要一直让孩子处于单调、枯燥的房间里学习。

我是奶嘴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