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憋到便秘出血也不在外面拉臭臭!认马桶的小孩怎么办?

文 / 稚趣家
2019-09-18 12:03

01

这个暑假,闺蜜精心策划了一场三天两夜的亲子游,想着一家三口好好旅行一场。

结果,因为3岁孩子不愿在外上厕所,妈妈差点被逼疯!

小便还好说,但大便?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明肚子疼,明明想拉,孩子就是不愿意好好到厕所里去解决。

嫌公共厕所脏乱差,行,酒店马桶总干净了吧,可孩子还是不乐意。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把孩子摁在了马桶上,孩子又哭着闹着说是拉不出来。

最后,孩子硬是生生憋到了旅游结束。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看着孩子满脸通红,费力地把大便排出,妈妈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没料想,孩子却又哭着喊起了屁股疼。

原来又干又硬的大便把肛门撑裂了,擦屁股时纸上红红的一片,吓得妈妈赶紧带孩子去了医院,幸亏只是便秘导致轻微肛裂出血,注意清洁就好了。医生刻意交代“别再让孩子便秘”。

妈妈又心疼又疑惑:孩子只认家里马桶,这到底是咋回事?

02

幼小的孩子“认马桶”,不愿在外面上厕所的情况,其实还挺普遍的。

尤其是大号,很多孩子不仅是不愿在陌生的酒店排便,就是在熟悉的学校,很多孩子也是喜欢憋到回家解决。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班里还有个小朋友每次要便便了,一定要老师打电话让家长接他回家去解决问题。

有记者曾在幼儿园和小学对如厕问题,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孩子在学校“很少,几乎不拉”和“从来没有拉过”的比例高达52%和40%,而有憋大便习惯的小朋友,竟然超出90%!

综合分析孩子不愿在外上厕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抗拒

某育儿节目里,有一个叫马皓轩的男孩子,入学两天没拉粑粑,硬是不靠近公共厕所。妈妈归其原因是有洁癖。

但是从孩子平时的表现情况以及学校厕所的卫生情况来看,马皓轩不排便其实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抗拒。

对孩子来说,家是特别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家里如厕,孩子有独立私密的空间,孩子生理心理都是处于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

到了外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味道、陌生的马桶式样、陌生的冲水方式,外面排队等候的陌生人甚至是半开放的环境,对孩子来说,都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部分适应能力弱的孩子,精神上会紧张,心理上会抗拒,他们就会出现,在外面不愿意排便以及排不出便的情况。

2、卫生上的要求

有不少孩子不愿在学校或是外面公共场大小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厕所不卫生,味道也较大。

电视剧《虎妈猫爸》里,赵薇带着女儿茜茜去乡下,结果厕所太臭,茜茜死活不愿上,最后憋不住,尿了裤子。

比起小便,耗时更长的大便在又脏又臭的环境里就更痛苦。

有一对兄妹曾把大家在学校厕所大便的痛苦情况,用漫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厕所味道太“刺激”,大便时,就得先学会憋气、捂鼻子和用嘴快速呼吸的本事,所以孩子们更愿意憋着回家去解决。

当然也有孩子受大人影响,认为外面的马桶千万人用,哪怕表面干净,也是不卫生的,所以会排斥外面如厕。

3、日常规律被打破

有的孩子如厕有固定的时间或习惯,外出旅游时,由于行程的安排,可能没办法按孩子的习惯来,孩子就会在如厕上遇到困难。

而有的孩子大号时喜欢慢慢地酝酿和解决。所以当条件让他没办法按自己的节奏来时,他也会宁愿憋着。

有很多孩子不愿在学校上厕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课间有限的时间、排长队的麻烦、同学的催促议论、没带手纸的尴尬……都会让孩子体验不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憋回家解决。

03

孩子长期憋大小便,严重的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泌尿结石、肛裂、痔疮等问题,对肝脏、肾脏的功能也会有不良影响。

所以,对憋大小便这件事,爸爸妈妈都应重视,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孩子憋大小便行为。

一、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平时注意孩子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的食物,并让孩子多喝水。这样会有助于孩子的肠道蠕动,形成松软的大便,让孩子能轻松排便。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学校时间,对孩子的如厕时间进行调整,让孩子的排便尽可能规律定时,如能让孩子在家完成排便“大事”,那是最好不过的。

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许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或小学低段,不愿上厕所,是因为自己自理能力较差,不会擦屁股、天冷不会穿脱裤子是孩子不愿上厕所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我们就应该教会孩子自主如厕。孩子上学时,在衣服口袋里备好纸张、穿的衣裤保证方便穿脱,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自理能力差而不得不选择憋便。

三、让孩子认识到憋便的害处

很多孩子其实并不知道憋便有害。

所以在平时,我们需要借绘本如《便便去旅行》或是孩子自身的经历,让孩子认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以及憋便的后果和害处。

让孩子知道,上厕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因为难为情、贪玩或是懒等原因,损害自己的健康。

“人有三急”,哪怕因为上厕所而上课迟到,也不用害羞,孩子才会放心大胆在课间时间解决生理问题。

四、心理上进行疏导

曾看到过一个视频,孩子不愿意上厕所,爸爸大声命令孩子赶紧上并强行将孩子按在厕所上,孩子吓得哭着躲进妈妈怀里。那惊恐的神情、连连退避的动作,看着让人心疼。

当孩子不管因何原因排不出便时,我们不能着急,更不能去责骂孩子,因为这只会加剧孩子精神上的紧张,更加剧孩子的便秘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多点耐心、多点温柔,鼓励孩子放松心情去排便,甚至我们还可以放点孩子喜欢的音乐来舒缓孩子的情绪。

五、肚痛或严重便秘,需要及时就诊

孩子几个月大时,孩子拉多拉少,拉稀拉干,甚至拉什么颜色,爸爸妈妈都会很在意,一点风吹草动就往医院跑。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大小便问题,很多家长就没那么重视,即使孩子有点便秘,也都是想着晚点拉出来就好了。

但是,如果孩子便秘的间隔时间超过三天、便秘前肚子疼痛剧烈、每次排便很艰难,甚至有便血,那就需要即时就医了,不然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孩子的屎尿屁,不管何时,我们都应该重视。

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一定的生活常识,不管遇到啥环境,都能做而且知道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撰稿:遇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