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儿洗掉妈妈3万元化妆品: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文 / 喵姐早教说
2019-09-18 12:03

育儿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当妈后才知道,自家小屁孩一旦独处,多半不是在“搞事情”,就是在想要“搞事情”的路上。

这不,深圳市有个4岁的小萌娃,在妈妈还没下班的时候,居然把妈妈价值3万元的化妆品扔进洗衣机了,而且还洗得一干二净!据说妈妈看到这一幕,差点就心梗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幼儿园教导孩子帮妈妈做家务,于是4岁的小女孩,看到妈妈那一堆油腻腻的瓶瓶罐罐,就抱进了洗衣机。居然,还洗得很干净呢,一滴都不剩。

看着一地的海蓝之谜、莱珀妮、YSL、TF、CPB、香奈儿、纪梵希、Dior……(百度下你就知道有多贵),这位妈妈在线提问:

是应该夸孩子呢,还是应该打孩子呢?

微博上网友一片调侃:

“回家就把我的海蓝之谜藏到天花板上去”

“吓得我赶紧把自己的瓶瓶罐罐洗干净了”

“小姑娘长大后才会明白曾经给另一个女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是洗衣机先动的手!”

“应该庆幸洗衣机没坏”

也有网友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帮忙做家务的情形,家庭教育话题也是坑点满满。

下面请欣赏老母亲颤抖的手:

遇上这样“勤快”的孩子,妈妈真是有苦难言,毕竟孩子帮忙做家务的出发点还是挺好的。只能默默告诉自己:“亲生的,我生的!自己生的娃,含着泪也要养大”。

提起孩子的破坏力,老母亲们都感同身受:

好好的陶瓷杯给你整稀碎了。

杠杠的小闹钟给你拆报废了。

好好的口红撅成好几截。

家里一切东西都难逃小孩魔爪。

……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经了熊孩子的手,都难以幸免。

熊孩子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其实他们只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探索和发现的双手。

随着年纪的增加,能力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也开始不断飙升。生活中有趣好玩又让人搞不明白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玩具为什么能发出声音?

遥控器为什么能操控电视?

水龙头为什么一打开就哗哗流水?

一按开关为什么灯就亮了?

闹钟为什么能滴答滴答的响?

指针为什么会一直跑?

口红为什么一涂在嘴巴上就变了颜色?

……

孩子小脑袋里的问题嗖嗖嗖的一个接一个,为了搞明白,所以他们就会不断尝试。

再加上大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修理,收拾,化妆等各种操作。所以,孩子趁着大人不在,就会把东西拿出来,学着大人的样子,悄悄把玩。

不过,这种超强的模仿力组合上爆棚的好奇心,往往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所以在大人眼里,就成了赤裸裸的搞破坏!

父母应该怎样做?

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吼不叫不打不骂,既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又不造成浪费和败家呢?

1.让孩子体验后果,学会珍惜

的确,看到孩子的破坏行为,很多家长很难冷静。但是,你需要搞清楚孩子这种行为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接纳。

我明白,你是想看看遥控器里到底有什么,才把它拆开的。因为你爸爸修理过台灯,所以你也想试试对吗?

我知道,你是想学妈妈涂口红,想变美美哒。但是口红用的时候不能拧太多出来,不然断掉了就不能用了,妈妈教你轻轻拧出一小截,轻轻涂在嘴上。

……

当然了,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认同孩子的行为。既然东西给整坏了,家长就要温和坚定地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着急地补充新品,否则孩子永远学不会珍惜。

书撕坏了就是不能变新了。

杯子打碎了就是不能用了。

东西弄坏了就得修理。

如果孩子把玩具弄坏了,大人要和孩子一起修理好。如果把书撕坏了,大人也要和孩子一起粘起来。

让孩子体验后果,孩子才能对事件本身有最直观的感受。

2.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探索的空间

孩子未来是否能取得好的成就,好奇心是必备的因素之一。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正确对待孩子探索过程中的破坏行为,给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鼓励和引导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多探索,都是不错的方法。

具体应该怎么做?

家长要教给孩子使用物品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知道不同的东西作用是什么,应该在使用中注意什么。对于需要轻拿轻放,不要靠近,不能触碰的东西更应该多多科普。

当然,为了满足孩子的拆家欲望,也可以给他们买一些能够拼插、组合、捏捏看的玩具。既开发了孩子的思维,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至于那些特别贵重特别危险的东西,比如大钻戒啊,名贵易碎的玉器,漂亮的玻璃制品,你还是趁早收好为妙。

孩子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当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小手有如此多的能力时,总是想去试一试。于是就有了如此多的“作妖行为”。

当你忍不住想发火的时候,想想当初的自己,不也是这么“作妖”过来的吗?

把自己弄得满身脏兮兮也好,把家里整得鸡飞狗跳也罢,都是孩子触摸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我们要做的,就是戒吵戒闹,对孩子们作出正面的鼓励与引导,既然已经乱糟糟了,索性陪他们一起体会童年的快乐。只要他们不伤到自己,没殃及他人,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