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这个小细节经常被忽视,却可能让孩子致命,父母要警惕
上月底,发生了一件悲伤的事情。俄罗斯的一个漂亮妈妈,开车带着全家人去朋友家庆祝自己21岁的生日,到了地方后,老公和大儿子先行去了朋友那,她停好车子,走到车外,准备从前门开着的车窗抱出自己2岁的小女儿时,小女儿不小心按动了电动车窗,这时候,这位妈妈正好刚把脑袋伸进车窗,直接就被车窗卡住了。
老公一直等不到她们,返身回去找她们时,发现这位妈妈挂在车窗外,已经窒息。
事后从调查结果看,这名年轻的妈妈是因机械性窒息和创伤导致死亡的。
真的是天降人祸。
意外总是出乎意料又防不胜防。

记得有一次我开车接儿子回家时,邻居家奶奶有事,委托我一并把她小孙女一起接回去。开回到小区里后,我准备关车窗时,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邻居家小女孩正准备探出头去,我连忙让她把头缩回去,小女孩还有点不高兴,可能平时爸妈也没管过她这种行为。
因为我平时都是教育儿子不可以探出手和头部,无论是行驶过程还是停下来的状态,所以我潜意识中,一般到地儿停车前可能直接就会从前面把车窗都按动关闭,好在我这次下意识地回头张望一眼。
其实,很多危险都是发生在自以为不会发生的潜意识中,就像这位妈妈,怎么也想不到女儿会正好在那个节骨眼按动按钮,也许小女孩平时看父母准备下车前会按动按钮关上车窗,她也试图帮助妈妈。而这位妈妈其实应该打开车门去抱女儿,而不是试图从车窗抱出女儿。
在孩子坐车过程中,大家多半会告诫孩子:不要车前车后奔跑,坐车需要坐安全座椅等这类常识性的安全事项,在车窗的升降这一块,却很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上海一位妈妈,在操作电动车窗时,后排的孩子胳膊正好搭在车窗上,当车窗向下滑动时,车窗玻璃和车窗框紧紧挤压住了孩子左胳膊的部分肉,她试图向上摇动车窗,但是孩子疼得一个劲哭,最后不得不找消防员帮忙。

市民郑先生发现有东西落在家里,就回家去取,3岁儿子自己在车里,几分钟后回来,发现儿子正在大哭,原来,儿子按动了车窗上的按钮,夹住了孩子的手掌,郑先生迅速把车窗放下,好在时间短,没有骨折,但是已经夹肿了。
合肥一个车主,因为是新车,停在朋友家小区里后,就将车窗半开着散味,自己上楼了,一个11岁小男孩路过,大概因为好奇,就将头部伸进车窗,没想到被卡住窒息。
因为车窗玻璃是一个圆弧形,最上面缝隙大,距离后视镜的地方,缝隙就变的很狭小。
大家猜测,当时孩子是垫着脚,从最上面比较宽的地方把头伸了进去,可能是脚下打滑没站稳,头就滑到了后视镜的位置,卡在了较窄的缝隙里,酿成了悲剧。

除了车窗外,天窗也是一个容易发生事故的所在。
驾车出去游玩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孩子钻出天窗,向外眺望,感觉自己很酷很拉风的样子。其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张兵带着女儿灵灵从绵阳返回老家时,路上遇见一个熟人,就停下车闲聊了几句,女儿灵灵就踩在驾驶和副驾之间的台子上,把天窗打开着,头伸出去玩。
可是一支烟才抽了一小会,他抬眼去看女儿时,发现女儿已经被关闭的天窗卡住了,脖子上有很深的印痕,最后也没有挽回生命。
去年还曾经发生过一起事故,一个车主带着朋友的儿子出游,13岁小男孩从天窗外探出身子,而车子行驶当时正行驶在高速路上,当车子开过一个限高杆时发生了惨剧。

在疾驰的车子上探出天窗,发生意外时或者有飞来的小石子时,孩子根本是躲避不及的。
有位网友说的好:“对速度要有敬畏之心。高中的物理应该教下,在时速100km每小时的情况下,一个100g的石块的撞击的力量是多大,打到脸上,脸会变成什么形状。”
我想说:不光是对速度要有敬畏之心,最重要的是要对规则要有敬畏之心,在行车过程中,坐在车里,系上安全带是最基本的常识。
05.据美国一项公开的数据显示:每年,至少有500人被电动车窗夹伤,其中一半是儿童。吉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通过实验发现,电动车窗通过车载电机来升降,其推动力最弱也有16.6公斤,最强竟可达52.6公斤。
也有媒体曾经在天窗上,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将莴笋,矿泉水瓶和黄瓜做了实验,实验结果是,关闭的天窗将莴笋断成两截儿,矿泉水被压扁,大黄瓜被挤压出一道深痕。而目前很多车子虽然配备了防夹功能,但是其敏感程度各有不同,有的车子会敏感一些,有的车子则不具备这种功能或者即便有,敏感度也比较差。
而人的颈部是非常脆弱的部分。
去年暑假带儿子去国外亲戚家时,亲戚一边开车一边会向我们普及很多安全常识,系安全带是最基本的常识。还会有警察经常设防检查,有时候还特意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或者是便衣型的,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检查车内有没有超载,有没有不系安全带的行为,这种防不胜防的检查让每个司机都不敢随意藐视交规,藐视规则。
我觉得非常好!
前几年坐一个同事的车子回家时,上了车,我发现同事不系安全带,反而插上一块小东西,这样就不会一直有安全带的提醒,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得意地说:大夏天的,系上安全带多热啊,网上买的这个小东西,几块钱,插上就不响啦。
现在想来,这种抖机灵,抖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的。

孩子的好奇心永远是无穷的,不要指望他们停下探索的脚步,家长更需要做到平时就防微杜渐,遵守规则,尊重安全规则:
1.小孩子不要单独留在车内
小小孩子肯定好奇心会比较强,平时看大人的动作,也会暗中记在心上,大人不在身边时,往往会好奇地到处按动,可能无意间就会按到按钮,出现夹住自己的情况。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不要单独把孩子放在车子里,特别是高温天气。
高温情况下,车内温度基本是环境温度的两倍,甚至更高也有可能。而50°的水温就有可能烫伤小孩子的皮肤,70°的水温能伤害到成年人的皮肤,所以不要觉得“幼儿遗忘车内被热死”只是一条新闻。
2.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把手和头部随意伸出车窗外
记得有一次坐大客车长途旅行时,突然车前的售票员怒吼后座的一位乘客,后来乘客和售票员吵了起来,原来售票员看见后边车座上的孩子把手伸出了车外,提醒了一句,可能声音小,乘客没听见,售票员就大声喊了一句,乘客觉得售票员态度不好,两人就吵了起来。
虽说双方脾气都不小,但是在车子行驶过程中,不要探出头和手,应该是常识了,即便没人提醒,家长也要教会孩子做到这一点。

3.熄火灭车前,回头张望一下
不要潜意识地认为,后座不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对粗心的父母,就在下车后直接灭车了,而车子熄灭之后车窗有自动关窗功能,后座的孩子头部正好探出车窗外,被夹住后无法喊叫,挣扎间鞋袜都被踢掉了,幸好有路人发现,赶快告知了父母。
养成在熄火灭车前,回头张望一下的习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千万不要想当然。
4.下车前,记得用相反方向的手去开车门
这个也是我一直教孩子做到的事情,就是在下车前,如果坐在左边车位上,就用右手去开车门,如果坐在右座上,就用左手去开车门。这个好处是,当你用相反方向的手去开车门时,因为身体扭转,会自然观望车前车后的情况,避免有骑车子路过的行人或者行驶的车辆快速经过时,造成意外伤害。
5.基本安全规则切勿忽视
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其他安全规则务必要遵守: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坐在前座;小孩子需要坐安全座椅;大孩子上车需要系上安全带;不随意打开天窗探出车子,不可以抱着孩子坐等;
很多父母自己就不爱遵守安全规则,要记住,这些安全规则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你自己。
6.选择带自动防夹功能的汽车
购车时最好选择四门都带车窗防止夹手功能的车型。
不过,由于汽车车窗防夹功能在行业内并没有统一标准,电动车窗的挤压力度和灵敏度存在差别,加之有部分车型的车窗具有熄火自动闭合功能却不带防夹功能。因此,即使是带自动防夹功能的汽车,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平时教育还是非常关键的。
敬畏生命,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尊重生命!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