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子被开除,宝爸半夜给女老师发微信,聊天内容值得家长反思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孩子出生后,无时无刻不在带给家长们欣喜。从毫无自理能力,到学会爬行、站立、走路、说话…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令人兴奋。
虽然孩子的自理能力会逐步提高,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如果在上幼儿园时还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就难免会遭遇到他们集体活动中的第一个“困境”。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位宝爸晒出了几张和幼儿园老师的聊天截图,本以为会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声援,却没曾想到自己反而成了不少人指责的焦点。
这位宝爸的孩子刚满3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家庭管教和自理能力,在进入幼儿园后,没过几天就被学校劝退了。
宝爸得知消息后,顿时一脸懵。着急之下便找到孩子女老师的微信,想问清楚情况。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女老师指出,孩子总喜欢恶作剧,捉弄别的小朋友,太过于调皮。而且自理能力非常差,连上厕所都不知道跟老师说,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聊天中可以看出,这位爸爸把孩子的问题全部归结于“他还是个孩子”。默认了孩子就应该随心所欲、无条件向老师索取任何帮助和照顾。

对于此事,网友也分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待提高,家长应该负起责任;
2、孩子确实有值得改善的问题,但是直接开除有些小题大做了;
3、每个孩子的发育和学习能力不同,因为发育迟缓而自理能力差很正常。
事已至此,其实再去讨论谁对谁错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关键问题是作为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必须清楚应该将什么样的孩子交到幼儿园老师的手中。

上幼儿园前,请教会孩子这些能力
- 自理能力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会提供餐食和午休,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独立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要提前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时,家长要学会“偷懒”,不要任何事情都亲自动手帮孩子解决。只要把方法教给孩子,耐心地陪着他们练习,很快就可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要知道,家长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

- 表述能力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社交活动”,之前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也同样有可能出现在幼儿园里。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准确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诉求,得到及时帮助,家长们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学说话有快有慢,这除了与发育的早晚有关之外,语言环境也非常重要。用清晰准确的语句让孩子留下语言的印象,用简单明了的肢体语言让孩子理解语言的含义,经常和孩子“聊天”,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会对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 树立“规则意识”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任何集体生活都有一些限制性的规则存在,以便维持秩序。有些孩子习惯于家庭生活中的无拘无束,在幼儿园里被管教时就可能觉得委屈,对上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为他们讲解幼儿园的“规则”,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进行模仿,将会帮助他们更快地度过适应期,与老师和同学更愉快地相处。

尽管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但是家长并不应该因此而放松家庭教育,当起“甩手掌柜”,更不能一味地以“他还是个孩子”来纵容他们的不当言行。
被过度纵容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无疑会经常碰壁,感到委屈。这虽然看起来只是教育过程中的小插曲,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可能会消磨自信的挫折。
相反,及时纠正孩子行为的偏差,将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逐渐找到在这个新群体中的自信,并乐在其中。
『诚言呈语』每天为您解读育儿难题。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