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和玩具说话?不一定是心理问题,家长可以稍加利用

文 / 诗涵妈咪
2019-11-25 23:39

孩子天真烂漫的特质最让人羡慕,这说明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对有些事物的理解不像我们大人那样客观。

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爱和玩具说话甚至是一个水杯,一碗饭。在孩子眼里仿佛什么都是有生命的。

孩子喜欢和玩具说话是属于正常现象

诗涵在3岁生日的时候我送给她一个小熊,她很喜欢一直都抱着小熊睡觉,以至于现在不抱东西就睡不着。

诗涵经常会和小熊说话,她玩玩具会把新玩具当成新朋友介绍给小熊。还会给小熊做衣服,带发卡,甚至有时候她觉得委屈了都回去抱着小熊哭。

“小熊,我好难过,你难过么?”

孩子的奶奶有一次和我说用听见诗涵和小熊说话,总这么自言自语的会不会是孩子有什么问题啊?

我劝孩子奶奶不要担心,很多人小时候都会有这个过程,孩子的这种举动并不是“心理障碍”。

孩子为什么会自言自语?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自言自语,对儿童的智慧发展及整个心理建构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这个阶段也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儿童泛灵论”

1. 孩子心智还未发展成熟

喜欢自言自语和玩具说话,多发生于3-6岁的时候。

这时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他们把玩具看作成自己的伙伴,甚至可以真心交流。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这个游戏,孩子分饰几个角色,这说明孩子在学习语言表达,在进行模仿。

2. 孩子渴望玩伴

现在仍是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和玩具说话,也说明孩子希望能有陪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孩子和玩具说话的特质如何利用?

1. 不要告诉孩子玩具听不懂

家长不要和孩子说,玩具就是玩具并不是活的,不会听懂你说什么。这是在强行改变孩子思维,在扼杀孩子天性。

2.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沟通的乐趣

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思维,听听孩子说什么,也许能听到让你意想不到的话。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和玩具的对话中来,和孩子一起玩。

通过参与游戏,能够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语言和如何交流。

“小熊可能困了,你看它揉眼睛了,我们给它盖被子吧。”

“妈妈,你看我做了这么多菜,这个是芹菜,这个是油菜,这个是蘑菇。”

“哇~宝宝这么棒啊,那宝宝最喜欢吃什么晚上我们也吃好不好?”

“早上起来了,小熊首先应该做什么?对,要刷牙洗脸了。”

这样可以逐渐让孩子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塑造人格也有很好地帮助。

3.让孩子感受到群体带来的温暖

通过游戏让孩子得到了陪伴,让他感受到和别的玩伴一起玩的快乐,能为将来上幼儿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来了解孩子心理

▲性格活泼的孩子怎样和玩具沟通

如果是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经常和同龄人玩耍的孩子,一般会把玩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之一,希望玩具能参与到自己的世界中。

▲性格孤僻的孩子怎样和玩具沟通

如果是性格内向,不爱和外人说话的孩子,家长需要多注意。

这样的孩子会把内心的所有话,都像玩具倾诉。玩具、玩偶是他唯一的倾听者,这类孩子的内心想法很多家长都无法理解。

需要父母加以关注,孩子很可能会向心理疾病方向发展,比如自闭症、抑郁症等。

说到这里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原来孩子和玩具说话并不是只是玩游戏这么简单。我们家长也是可以参与其中的,利用好游戏能更好的让孩子接受一些观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