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陌生人就躲起来?家长忽视孩子的安全感,后果你想过吗?

文|羊驼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必须努力工作。孩子年纪小不能无人照料,所以就会把他放在老一辈身边照顾。
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可是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怀,会使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影响其心理发展,家长如果再不重视长大想弥补也晚了。
姨家的表妹结婚比较早,现在孩子已经两岁了,名叫贤贤性格很活泼。夫妻俩没有技术,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平时工作很忙。
有时候还需要日夜颠倒上夜班,所以常常忽略对孩子的照顾。后来为了方便上班表妹把贤贤送到了奶奶家寄养,这下两个人就能专心挣钱了。
可是住在奶奶家半年,表妹就发现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
见到陌生人就下意识的躲起来,平时不喜欢出去玩就自己一个人待着。就连晚上睡觉也必须开灯,否则孩子就会不停地哭闹无法入睡。
表妹担心孩子身体出现问题都带他去看了儿科医生,一了解才知道,贤贤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才有这样的表现。

一味的追求物质条件的丰富,不重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养育,反而会导致成长方向出现偏差。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忙着工作。
但是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陪伴非常不利于成长,难以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引起内心缺乏安全感,最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应该如何理解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是建立在幼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三岁前。
可见孩子三岁之前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建立安全感。如果经常更换监护人会使孩子内心不能建立安全感,导致未来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
通俗意义上讲,安全感是我们身处陌生的地方也不会感觉不自在,是一种踏实、放心的感觉,具有安全感的人能够给人一种可依靠感。
从孩子的发展阶段来讲,安全感是后天形成的,需要通过周围环境或者家庭教育使孩子慢慢建立。如果在有爱、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相反都会让孩子感到焦躁不安,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得非常胆怯,无法独立生活。
- 遇到陌生人会主动躲避,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 只要周围环境不熟悉就会感到焦躁不安,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差。
长此以往孩子社交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使他在学校不能融入集体。没有朋友常常感到孤独,非常容易形成自卑、不自信的性格。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对成长非常不利。家长需要进行观察他们平时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行为,进行纠正才能使孩子回到正轨。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使他未来发展受到影响,不利于孩子个各种技能的学习。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表现?- 不能独立睡觉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睡觉之前必须抱着熟悉的物品,例如,枕头、玩偶或是父母的衣服。因为这些物品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的感觉,更容易使他入睡。
父母常常会忽略这一点,认为这是孩子睡觉的小习惯,所以不去干预。可是事实上这种表现已经意味着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这种类型的孩子平常比较敏感,不喜欢主动接近陌生的人或物。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影响其创造力的发展。

- 不喜欢亲近同伴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每当碰到陌生的人就会主动回避。即使父母鼓励他去与同伴玩耍,也会表现的非常抵触。俗话说的好,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孩子的正常心理,当然,不能排除有些孩子确实性格比较内向。但家长也不能忽视孩子这种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做判断。
如果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平时应当给予孩子更多关爱,让他慢慢喜欢与同伴玩耍,有利于发展其社交能力。
- 我喜欢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般比较胆小,其实主要原因是,一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感觉。行为举止上会非常的焦躁不安,家长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情绪出现问题。即使父母主动要求孩子打招呼,他也不会理睬,很可能会躲在父母身后不敢出来。

当孩子已经出现以上这三种表现时,家长一定要给他更多的爱,逐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建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会影响未来发展。应学会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走出焦虑情绪。
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不要母子分离
在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母亲是自己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在三岁之前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才能使孩子具备安全感。
所以,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岁之前母亲最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的需求,母亲要及时回应,这样有利于他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建立安全感等等。陪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更多关爱,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学会和孩子说再见
很多父母在上班之前,为了不让孩子哭闹,会用各种方法蒙骗他。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非常不利于建立安全感。
其实,家长可以耐心的和孩子解释自己要去工作,并且要强调自己在晚上的时候就会回家。临走之前可以和他说再见,慢慢他就会明白:父母不是因为不爱自己,而是因为要工作。
- 建立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
夫妻关系和谐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安定的环境也可以消除内心紧张不安的感觉,更容易建立安全感。相反,父母经常争吵为啥孩子常常沉浸于恐惧的情绪中,内心便无法形成安全感。

羊驼妈妈寄语:
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在教育中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在舒适、安定的环境下自由成长。抽时间多与孩子玩耍,陪伴他一起成长,也是形成安全感的。
你家孩子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吗?平时你会陪伴他玩耍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我是@羊驼妈妈,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账号,我们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也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