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简单,孩子却觉得很难?"自我设限"是主因,家长懂得引导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教育是父母一直头疼的问题,对于孩子,父母是不能打不能骂,就怕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教育而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真的是让父母很会生气、同时也是很无奈。父母会恨铁不成钢,孩子总是不去认真学习或者做事情,对待事情都是不认真,不用心去做的,本来就是一件很是简单平常的事情,孩子都是做不好的。
父母不知道现在孩子到底怎么了,明明就是一件很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孩子却是认为很难,自己是没有能力去做的,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情的。但是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孩子却将其当做是一件世界大题一样,现在的孩子大都是这样的,对于事情总是严重化,难度化,认为自己是不能够做好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心理,最大的原因是孩子的自我设限,对自己设置了限制、界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一:为什么孩子会有自我设限
1、 父母的严格要求
父母都是想着让孩子能够成龙成凤的,成为自己的骄傲,所以就会对孩子从小就会为进行一个很是严格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很严格督促的,不允许孩子比其他孩子差的情况。孩子在这长期的严厉教育下,孩子内心就会变得比较压抑,变得很没有自信心,父母对孩子的诸多要求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是不够好,不能够达到父母的期望,所以就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孩子对于自己的能力是过度的贬低,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好,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但事实是父母的要求太高。
2、 父母总是拿孩子和其他人对比
相信这个孩子间的比较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父母对这种事情总是很热衷的,不会厌烦这种事情的。父母长期总是将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一个比较,总是在说其他孩子很是优秀,说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孩子在父母的比较中就会误以为自己能力不好,觉得自己怎么也不会比其他人优秀,自己总是做不好,内心出现了这种自卑心理,对自己总是贬低。
3、 父母对孩子乱贴标签
父母在平时中,对孩子教育要正确,孩子难免是会犯错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犯错了或者是做慢了事情就对孩子进行一个严厉的批评。就对孩子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父母从一次的犯错或者做事情慢了,就认为孩子就是那样的,就给孩子贴上了标签。父母对孩子贴上了标签之后,孩子就会将父母的话语停在心理,就认为自己就像父母所说的那样不好,孩子就会无意识地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出现自我设限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没有利的,甚至是会导致孩子的发展受阻,导致孩子最后出现不好的状况。自我设限是大大地限制住了孩子的能力,本来孩子的成长是无限的,孩子的能力是能够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提升,但是自我设限就会给孩子的能力设置了一个界限,孩子的能力没有很好得到发展,同时也是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自我设限对孩子的影响
1、 养成孩子自卑的性格
要是孩子总是长期自我设限会导致孩子习惯自我贬低,孩子对于自己的能力是很没有认同感,对于自己的能力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的。一旦自己做错事情了,或者是出现不好的事情,都是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好导致的。这样,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了,性格会变得很是自卑,很没有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会被孩子的自我贬低慢慢给消磨掉,之后自卑感就会越发的强烈,导致养成自卑性格。
2、 导致孩子自尊心低
孩子的自我设限让孩子的自尊心下降,对于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坚持,孩子是不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低而产生羞愧,反而是觉得很是正常了,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是很常见的事情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孩子是不会有足够的自尊心的,孩子是将自己的自尊心越发的降低,那么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尊心去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变得很是没有原则以及是很是懦弱。
3、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对于自己是过度的设限,对于自己的评价是很低的,孩子没能够很好地正确认识自身,对于自己的缺点以及优点都是不能够很好地认识的。孩子无限制地放大自己的缺点,孩子一味地贬低自己,自己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孩子就会被这样的情绪所支配,孩子内心变得很是压抑,生活得很是痛苦,出现了心理疾病,甚至造成了抑郁症,孩子轻生。
自我设限是对孩子一种伤害,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而且对于孩子的身心是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的,对孩子的能力给限制住了。自我设限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原因的,而且这原因跟父母是有比较大的关系的,父母有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导致孩子出现自我设限。对于孩子的自我设限,父母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纠正孩子的自我设限。

三:如何引导纠正自我设限
1、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在成长中,自我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为,孩子是需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正确的评估,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在哪个范围,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能力做不到就一直贬低自己。父母在平时中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评价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去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了,孩子可以用理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让自己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自怨自艾地贬低自己。
2、引导孩子学会自我鼓励
在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对于自己的能力要懂得如何去看待,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看待。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告诉孩子应该如何从内心地鼓励自己,在当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懂得应该怎样激励自己。父母告诉孩子一次的失败和不好不代表着以后就不好,自己的能力书在成长中慢慢提升的,要知道下一次还可以做得更好。要让孩子能够自己能力不好的时候懂得要去鼓励自己,而不是去自我贬低,孩子在慢慢的鼓励中就会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评价,改掉自我设限的习惯。
3、引导孩子善待自己
人这一辈子要去懂得放过自己,懂得去善待自己,人们总是会懂得去善待别人,却不会去善待自己,对自己总是过不起,和自己较劲,让自己不要总是太过于执着了。有时候原本孩子之间能力就是有差距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能够很是十全十美的,只要自己哪一点做不好就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对自己进行一个自我贬低。这样是不行的,父母要引导去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多大能力差距看开一点,不要对自己要求得太高了,有时候是没有必要的,孩子要去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了,就不会产生自我设限的心理。

孩子总是会将简单的事情当做是很困难的事情,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事情的,觉得自己很是没有能力。孩子遇到简单的事情也是认为是很难的,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去做的,但是原本孩子是可以做的,却是因为孩子的自我设限去让自己没有信心去做,导致孩子内心的自卑以及自我贬低。
自我设限是对孩子能力的局限,是能够让孩子的心理以及能力得不到一个健康的成长,会让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的。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自我设限进行一个纠正,不要孩子再出现这样的状况,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一个引导,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