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要插队”,孩子疑惑不解,宝妈的错误回答会毁掉孩子

文 / 90育儿
2019-11-29 00:51

当下,父母们在教育与孩子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无形之中和父母对孩子平时的教导形成了冲突,孩子总会产生不解与疑惑。他们会询问父母,而这时候父母的回答就颇显智慧了,有底线的回应,对于孩子而言是对他们人生观的帮助,那些看似智慧的回应,反而会扭曲孩子的三观


"妈妈,他为什么可以插队"?宝妈一句错误回答,毁了孩子的格局

最近看网上的消息,其中一则讲到,在妈妈和孩子看电影排队买票的时候,孩子看到有人插队被其他正在排队的人指责而提出了批评,随即发生了争执。

孩子很不理解,问妈妈,"他为什么插队了,还如此理直气壮"。妈妈原本是想让孩子今后学会体谅其他的人,与人为善,就告诉孩子,"他可能是有什么急事,所以耽误了,他的电影要开始了,没办法才插得队,而他又看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当然会生气了。"

"以后,你可不能随便和别人争执。"这样的回应看似很有理,但事实上,孩子的世界里会认为,标准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孩子今后会成为一个双标的人。


而反观,妈妈要是严厉地告诉孩子,他就是错了,自己为什么来得晚,不是可以插队的借口,其他的人也在着急,也有要开始的电影,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理由,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这是错误的事情。孩子就会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坚持底线才是对的

宝妈要如何回应孩子,才会保证其建立正确的格局?

1. 要告诉孩子坚持底线

当孩子问自己一些道德的问题时,不论事情是否是严重,父母真正应该要做的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真正的做法是什么


让孩子知道道德的底线,比告诉孩子要善良更重要。孩子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需要这些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来构建自己完整的人生观。

当父母不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的错误是什么,而是告诉孩子今后遇到要学会替对方着想,孩子会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多个标准的,自己可以坚持一个标准,对待他人又是另一个标准。这样孩子会成为形成所谓的双标性格,当他们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已可以随心所欲,因为自己有借口。


2. 不要仅仅告诉孩子要善良

有的时候,父母本着吃亏是福的看法,告诉孩子,要善良,不要与人交恶,看到这样的问题要为他人着想。

但这样的做法,最终仅仅是父母在为错误找借口罢了,孩子学到的不是善良,而是在今后,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这样的善良对于孩子而言,最终只能是毒害他们性格的利刃。反而是父母警告孩子,这样的人就是有问题的,他们做错了,你今后不可以犯这个错误,孩子会在父母的警醒下,学会道德是什么,自己应当如何做事。


和孩子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做",是父母在为孩子的性格设定底线,孩子长期发展会懂道德。但是父母若是想要充当好人,让孩子善良,不要锱铢必较,实际上就是传递给孩子,犯错可以找借口的看法,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伤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