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七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养育孩子是本能,而教育孩子是学问;没有借口,只有寻找出口。
————少儿守护人

“摔倒了自己站起来”是很多父母都赞同而且亲身实践的观点。
如果你看到自己孩子摔倒在地上,你会对孩子说什么呢?
“我一般都是站着对孩子说,没事没事,宝贝,自己站起来,你是最棒的!”朋友阿赞回答说。
你是否也是这样对孩子说话的呢?
“没事”并不能缓解孩子的痛苦;
“你是最棒的!”并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
孩子此刻更需要的是一种共情——你能理解并在乎他的痛苦、能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很多父母凭借本能,对孩子发脾气、纵容、不理会孩子的感受……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讲,这些都是错误的方法,无形中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1控制孩子
这样的管教场景往往是:“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这样的父母往往会通过命令和威胁的方式阻止和控制孩子的行为。
2放任孩子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4采用物质奖赏的方式
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动力,往往会采取各式各样的“奖品”激励孩子,比如小贴纸、玩具、奖金、旅游……父母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贿赂。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父母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最常见的情形如:“你以后还敢这样吗?去站着!”其实,当你对孩子说出惩罚的时候,你需要先分清楚什么是直接后果,什么是消极后果。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是由于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导致没饭吃,这是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饭吃,孩子知道原因后不用生气;而假如孩子贪玩错过晚饭,家长却惩罚孩子一个星期不许看动画片,这就是消极后果。这样的消极后果只会让孩子困惑不解,感受到的是家长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6体罚孩子

7高期望,忽略孩子性格
许多父母出于为孩子将来好,高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不能怎么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大人一样懂事,按照自己的理想路线去发展。很多孩子因此被迫压抑自己的天性、掩埋内心的需求,性格越发孤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