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学会调控情绪?
小孩子的情绪多变,有时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中,家长劝解也无济于事。同时小时候的情绪习惯容易随成长而逐渐固化,长大后不容易改变。因此家长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孩子学会调控情绪呢?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一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培养正向的情绪,成人首先要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越小的儿童越是如此。

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认识并表达情绪
在家里,妈妈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对宝宝说:妈妈心情不太好;妈妈很生气;妈妈很伤心。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有情绪很正常,不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那等孩子有情绪了,她也会告诉妈妈:我心情不太好。当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的时候,父母也会很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抱一抱,拍一拍,很快就会过去。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告诉他们每一种情绪的名称和表现。当孩子产生失望、伤心、害怕、高兴等情绪时,父母一定要抓住机会,告诉孩子他们的情绪是什么。在调节情绪前,父母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它们。玩游戏时也可以制作一些情绪卡片,将每一种情绪用文字和表情图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进行配对。

接纳孩子产生的情绪
不要孩子一哭,或者情绪一上来就马上去进行遏止,家长应该做的是去感同身受她的情绪然后引导她去争取的表达。比如圆圆想继续玩玩具,但是必须离开了,她肯定会伤心不情愿,但这个时候我们一味的把她拖走这不行,而是告诉她“我懂你,你想玩,离开的心情不好,不开心,妈妈也知道,妈妈刚才在这里也玩的很开心,但是现在要去吃饭了,我们一起跟它们说再见吧”然后恋恋不舍地去说再见。”去让她知道你懂她,然后你的做法是什么。
倾听孩子并和TA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当你发觉孩子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他说出来。在他讲述的时候,你要耐心倾听,认同他的情绪感受,然后跟他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慢慢就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到那个时候,做父母的就只需要认真倾听,并且认同他们的感受就可以了。

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
有些事情制定好规则以后就不要朝令夕改,那样容易给孩子造成混乱,引起孩子情绪的波动。比如每次去超市,说好买几样东西就是几样,不要因为孩子死缠烂打而松口,坚定地告诉TA:你只能选择几样。如果你坚持,当孩子渐渐养成习惯后,就不会因为暂时得不到满足而情绪失控。
家庭关注幼儿情绪表达的能力
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围。人们经常会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跟父母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生活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