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不许哭”,会压垮多少男孩子?不要让男孩成“情绪文盲”

文 / 尼莫妈妈日记
2019-12-28 08:32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下班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尼莫今天跟班里的另一个小男孩吵架了,他现在心情可能不太好。

回家的路上,孩子的小脸皱成一团,显得闷闷不乐的。我没跟他搭话。等到了家里的时候,我牵着他走进了他的房间,把门关上,抱了抱他,然后我看着他,说道:"听花花老师说你和另一个小朋友吵架了,妈妈知道尼莫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介意告诉妈妈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吗?"

尼莫看着我,过了几秒,然后仿佛下定决心一般,他跟我说起了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我们本来在一起玩游戏的,大家一起荡秋千,轮流坐在秋千上,其他人帮忙推,小明突然就很霸道,他非要自己坐在秋千上,不肯下来,也不让其他的小朋友玩。我觉得他做的不对,就说了他一下,他说我管太多了,还说我无理取闹,我就说了回去,然后他很生气,突然站了起来,还推了我一把,我的手磕破皮了呢!妈妈你看!我当时觉得可疼了,然后就……就掉了眼泪,结果小明在那里嘲笑我,说男孩子是不能流眼泪的,他还说我是娘娘腔。然后我们就吵起来了……"

尼莫的这个小经历让我觉得有些惊奇,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家长会有一种惯性的思维,觉得男孩子就是要阳刚,不能哭。但是,作为孩子,哭,也不过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普通的方式而已,难道就因为是男孩子,就没有哭的权利了吗?家长的一句"不许哭"对孩子,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为什么会出现情绪文盲

"不许哭"对家长而言是男孩必须做到的事情,对孩子而言,却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的剥夺。错误的引导与过渡的压抑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 家长的思维定势

在中国的社会里,一句"不许哭"是多多少男孩子童年回忆里压在心头的一把枷锁。很多家长都认为男孩子要穷养,要严教,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管受到多大的磨难与考验,男孩子就是不能哭。

在很多家长的思维定势里,男孩就应该是要勇敢的:敢于竞争、敢于冒险、敢于独自面对一切。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偏见,忽略了男孩子的情感诉求,男孩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需要更多的陪伴,需要在他懦弱得被其他孩子追打时,父母张开手臂给他一个怀抱,而不是把他推出去,用这样的方法去逼迫他"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错误的思维定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家长不应该以思维定势为借口,去强迫孩子变得坚强或者勇敢,这样的行为只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心理阴影。不要再对孩子说"你是男孩子,不许哭"了,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 "速食文化"的影响

受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不知觉地将快餐文化的诉求带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上,但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是事情。父母将这样的病态文化信息带给孩子,会让孩子只对马上就能得到结果的事情感兴趣,对那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则不予关注,对待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就过于浅薄,不能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情绪交流关系。

  • 孩子的自我认知不清晰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本身就是又是偏颇的,长期处在父母的引导下的孩子,将无法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知。尤其是男孩,父母对男孩的苛求,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家长常对男孩说的一句"不许哭",变成了孩子的接收到的"圣旨"。孩子只知道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而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的,这使得孩子无法清晰地认识自我。当孩子做的事情无法达到自己认知的标准,同时家长还在一旁施加压力时,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甚至是变成情绪文盲。

你的孩子是情绪文盲吗?

"情绪文盲"是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尔加多提出的一个概念,指那些没有能力表达和控制自己情绪,从而也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的人们。你的孩子是情绪文盲吗?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具有下面的特征。

  • 不能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文盲的男孩长期在父母的要求下压抑自己的情感,他们学会了不动声色,学会了稳重淡定、也学会了收拾自己的坏情绪,唯独没有学会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所谓物极必反,长时间在家长的面前压抑自己的情绪,男孩们在他人的面前,有时候会出现对他人施以暴力等情绪失控的情况。

  • 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

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就不会懂得如何爱他人。那些"不许哭"的男孩子,他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掌握,又怎么能够理解与接收他人的情感呢?

培养男孩的情绪控制力,别让男孩成为情绪文盲

美国著名作家丹·金德伦和迈克尔·汤普森在《培养高情商男孩》一书中说道:"每一个有麻烦的男孩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背后却有一个共同主题——男孩的情感压抑、忽视和疏离,情绪表达能力不足。"

  • 不要剥夺男孩哭的权利

哭,是孩子发泄情绪最好的出口。不要阻止任何一个男孩哭,不要剥夺男孩哭的权利。

研究发现,拥有暴力行为的男孩,大多在家庭中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情感压抑。父母只要求了男孩们"不许哭",却没有告诉他们,再难过丧气的时候,要怎样处理这些不良情绪。而实际上,男孩的情绪和女孩一样细腻。《培养高情商男孩》一书中写下来作者熟知的真实案例,就向读者展现了波澜壮阔而又细腻敏感的男孩的情感空间。

当"哭"路被压抑,男孩们只能把这些情绪收拾收拾放在心里,这样负面的情绪一点一点地堆积,最终的结果就是,男孩只能用暴力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 以身作则,纠正孩子错误的情绪行为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识以自身为榜样,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着急训斥,要做下来,先问清楚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跟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最后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刚才看到你在犯错的时候很生气,但是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妈妈决定不对你发脾气,好好地把事情讲清楚才是有效的方式。当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妥协,不然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想法:"只要闹,就能得到",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对的。

  • 培养高情绪男孩,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情绪

《培养高情商男孩》在解决男孩暴力问题上,依旧围绕情绪为核心。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理念。当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当他哭泣时不要对他说"你是男孩子不许哭",而要接纳孩子委屈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懂得坚强独立。我们可以带孩子多经历些困难与挑战,但不用阻止孩子经历后发泄负面的情绪。在孩子发泄情绪时,还可以纠正孩子错误的发泄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发泄方式。

此外对于如何培养男孩高情商,作者还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给出七条极富创意的建议,比如帮助男孩发展情感词汇,提供安全场所来释放精力,展示男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等等。

教育,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改变意识上的事。不是先改变孩子的意识,是先改变我们的意识。时代在变迁,父母的教育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家长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习用更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再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不许哭"了,不要让你的男孩变成情绪文盲。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