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多爱父母?父母打骂孩子,孩子却只会哭着要抱抱不会记仇!

文 / 萌宝教育
2020-01-01 17:00

很多时候,父母特别辛苦,他们在外劳累工作、奔波疲乏,回家还得照顾孩子。

可是孩子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乖巧的小天使,他们更多时候是“小恶魔”,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让父母身心俱疲。

在这种低气压的环境笼罩下,家长是缺乏耐心的,这个时候要是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一下就被点燃了“引线”,暴脾气上来还会发展成打骂孩子。

前不久在外面逛街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场小闹剧。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妈妈带着孩子逛超市,本来妈妈就已经往车里放了不少零食了,结果这个孩子非得买玩具,一幅不买我就不走的架势。

开始妈妈还在跟孩子说,家里的玩具已经够多了,而且前几天刚买过新玩具,想要努力跟孩子讲道理。

无奈孩子就是不听,妈妈的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只见下一刻妈妈狠狠拍开了孩子拿玩具的手,想要把孩子强行带走。

孩子被打了手,一下就大哭了起来。但是一边哭,还是一边往妈妈的怀里钻,想要让妈妈抱。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孩子似乎根本没有记仇的情绪,一旦自己受到了伤害,无论那伤害是不是来自于父母,孩子第一时间还是会寻求父母的庇佑,开心悲伤都想和父母分享。

为什么父母打骂孩子,孩子仍然不记仇?

(1)孩子怕遭到父母的抛弃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是父母,是庇佑自己左右的保护神,孩子天生本就对父母有崇拜心理,喜欢父母的怀抱。

但父母一旦发脾气,他们的表情、行为、言语跟平时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些信息都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孩子害怕父母因为他不乖不要他了,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抱抱自己的父母来让他们“变回”温柔的模样。

(2) 表达自己知道错了

在父母的责骂声中,孩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敏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妈妈生气了,一定是我做错了事情。

但是,孩子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也不知道怎么缓解父母愤怒的情绪。

就像超市里这个小朋友一样,他被打了手,心里虽然感到很委屈。但他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才会导致妈妈这么生气,所以一直想要妈妈抱抱他,而且妈妈越生气,他就越想抱抱。

其实这与觅食反射是相同的概念,觅食反应是新生儿出生后非常自然的一个现象,当有物体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吸吮的动作,所以新生儿无需教学自然就会做出喝奶的动作。

要抱抱也是一样,这是孩子心里慌张、不安下意识做出的反应。

孩子不记仇、家长不打骂才是最好的教育

(1) 抱抱孩子,再跟孩子说道理

不要一味跟孩子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可能注意力并不在那上面。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比如不小心摔了杯子,他们感到紧张无措,家长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跟孩子说他这次做错了,下次不要这样。

(2) 教育孩子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孩子总是对童话故事有莫名的信任感,家长可以讲讲童话中勇敢懂事的小朋友,让孩子跟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说不定孩子更听得进去。

(3)跟孩子制定一些小规则

让孩子跟家长一起制定规则,有奖励也有惩罚制度,比如帮妈妈倒水、丢垃圾等,让孩子先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这样的规则出现之后,孩子不自觉就会跟着约定走,也知道妈妈心中的对错标准,对于荣誉感有更强的信念。

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责骂,虽然孩子不记仇,但是他们会丧失安全感。而父母最大的任务,就是守护孩子,让他们安心、快乐的长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