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优秀?可能是妈妈太“勤快”了,请适当“懒”一点点
“我每天都引导他,怎么远离无趣,爱自己,保护自己,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六一儿童节法定年龄中的每一天。”
这是热播剧《第二次也很美》中安安对儿子的期盼。
甚至在说起对儿子的人生规划时,安安说:“那是人家的人生,我瞎规划什么?”
在这样的自由自在下,安安的儿子豆豆,并没有因此而长歪,反而又可爱又懂事,不仅圈粉无数,还引得大家直呼,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

在自己的好朋友被她爸爸说哭了的时候,豆豆会说:“叔叔,让女生哭的男生不帅哦!”
说到自己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的时候,豆豆会说:“我知道妈妈很努力哦!”
懂得尊重孩子,会和孩子成为朋友,也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的后现代相处方式,让大家大赞不已,纷纷称要效仿安安做一个猫系妈妈。
的确,妈妈越懒,孩子越优秀。不过这里的“懒”,是有方法的!

01
懒得背后,是逼孩子独立成长
在精英一小的家长面谈中,安安这样说:
“我会非常尊重俞豆豆的意见,应该是他给我方向吧!我能给他的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或者说我力所能及,能给他的几个选项。”
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是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任由他自由发展,而是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儿子磊磊刚上一年级。为了锻炼孩子的语感,老师布置了每天写日记的任务。
开始,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想法也五花八门。但是磊磊的妈妈很“敬业”,每天的作业都会检查一遍,尤其是日记,一个字一个字去检查,不好看的字,擦了重写,用错了的词语,擦了重换。

直到有一天,磊磊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写了一个大战外星人的故事。
磊磊自信满满地交给妈妈,以为妈妈会表扬他的奇思妙想,却没有想到,妈妈一把就撕掉了那一页日记,把磊磊狠狠骂了一顿,让磊磊重写。
那天的日记是磊磊含着眼泪写完的,写完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半了。但也从那天后,磊磊每天写日记前,都会去问妈妈:
“妈妈,今天写什么?”
磊磊的妈妈让磊磊自己去想,磊磊就说想不到,然后等妈妈告诉自己写什么。磊磊的妈妈越发愁了:这孩子怎么越写越不会写了呢?
其实,磊磊不是不会写了,只是不想独立思考了。
不仅学习上,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妈妈干涉太多,孩子就会变懒。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妈妈处处都想“一手抓”,那么孩子就会放弃独立思考,找到和妈妈相处的一个舒适区,学会偷懒。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拒绝成长,因为成长,就意味着离开妈妈建立的这个舒适区。
不只磊磊的妈妈,很多妈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边叫着管孩子太累了,一边又不敢休息,比孩子还紧张。
只就是因为你太“勤快”了!比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是亲身体会。妈妈适当的懒一点,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孩子成长得会更快。
适当的懒一点,孩子才能更多的接触到生活,得到更好的成长。

02
懒得背后,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
猫系育儿代表安安说:“我不会去要求孩子做他非常抗拒的事情。”
当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紧张的时候,情绪就会不自主地焦虑起来,这也就是很多妈妈都会忍不住发脾气的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可能出现的对身体和心理的危险和风险的预感。
适当的偷懒,就不会因为焦虑而情绪失控,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
《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虎妈”毕胜男,就是一个和猫系妈妈安安相反的家长。
她为了孩子的前途,辞职在家执行起严格的虎式教育。她的孩子除了需要学习传统的小学课程,还要绘画、音乐、每天长跑3000米。
在妈妈强有力的干涉下,孩子越来越讨厌妈妈。反抗无效后,性格变得孤僻起来。因为妈妈总会动不动发脾气,孩子也没有了安全感,总是小心翼翼的,和其他孩子也无法玩在一起。
直到毕胜男发现问题的时候,孩子已经得了自闭症。
妈妈在过度干涉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最后去考虑的,这样的思考顺序很容易让孩子感受不到被重视和尊重。

相反,猫系妈妈就会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比如安安,她遇到问题会和豆豆商量,给予了豆豆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让豆豆充满安全感。
所以豆豆在去爷爷家的路上迷路时,他不慌不忙,懂得去找警察叔叔的帮忙;也会很快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更会在面谈官面前表现得比妈妈还大方。
不仅如此,豆豆还总是习惯性的给妈妈加油打气。在面谈结束,豆豆和安安准备出去的时候,突然闯进一只小鸟,在面谈官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豆豆指挥自己的妈妈完美捉住了小鸟并放生。
当安安每每完成一个动作,豆豆都会说一句“安姐,真棒!”
当面谈官问道“小朋友,你刚才怎么不害怕”的时候,豆豆大声回答到:“只要安姐在,我就不怕。”
这就是安安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适当的偷懒,会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情绪,从而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03
正确的懒,不是放任,而是智慧的“佛”
的确,比起“虎妈”、“狼爸”,猫系妈妈的“放养”概念更受孩子的喜欢。
但是这里的“懒”,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佛系对待,而是在一张一弛中引导孩子。
当我们不愿意“偷懒”,要参与到孩子的全部生活中时,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像没有激活的一样,里面装满的都是父母的观念。
我们要对孩子的“懒”,不是完全放任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而是不代替孩子去做决定。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自己走向正确的路,就像是一颗小树,只是给它适当的修修剪剪,让它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不是用铁丝和绳子,把它弯曲成自己想要的盆栽。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严厉批评他,认为这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却很少会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做。
《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在引导之后,适当的“偷懒”。这样的“懒”,让他既有父母的关爱,也有哥们的义气,孩子们也愿意和他掏心窝说话,这就更能及时引导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这种“懒”的后面,是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你要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遇到的问题。

在某一片段中,刘星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抄了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并且得了第一名。夏东海在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后,赶紧批评教育了刘星。
刘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跟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归还了奖状。
这样直面错误的勇气,又得到了夏东海的表扬。只有用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
如果夏东海只是一味的“懒”,他又怎么能及时发现孩子犯错了呢?
所以,正确的“懒”,不是放任孩子,而是用智慧教育孩子。
没有天生就“熊”的孩子,也没有天生就“好”的家长,只有正确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成长。
如果你也想做一位猫系妈妈,就记得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哦!
—end—
*互动时间*
你觉得孩子的人生,
父母应该帮她们规划么?
欢迎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