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不具备这些能力,父母操心不说,孩子还得遭罪

文 / 福娃谈育儿
2020-01-09 17:19

朋友家的儿子然然是个三周的萌娃娃,今年九月份入园,朋友说本以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可以减轻负担了,可是已经上了三个月,还是经常哭着不愿去上学,性格变得内向胆小,老师也经常打电话给朋友:

"孩子又尿裤子了""中午又没吃饭,老师喂也不吃""午睡时间坐在床上就是不睡,哭着非要妈妈抱,吵得全班孩子都没法睡。""上课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提醒一句他就哭得停不了"。

朋友说老师打电话她就赶到学校,将孩子接回家。这样跑来跑去对工作又影响,孩子也不开心,干脆不上了,让奶奶在家带着。

三周应该是入园的最佳年龄,但是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年龄,心理成熟的孩子两周半也能上幼儿园,像然然这样心理比较脆弱,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合,而且对妈妈过度依赖,各方面的能力也欠缺,最好晚半年或者一年上幼儿园,否则父母操心不说,孩子也遭罪,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一、孩子不具备这些能力,最好别急着入园

1.语言表达能力

两三岁的宝宝正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但是也有的宝宝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不善表达,说的话只有父母能听懂。

入园后与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都有问题,自己不会说或是说不好,别人也无法听懂和理解,这样会让宝宝怕张口说话。

2.生活自理能力

三岁的孩子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还能自己上厕所。

但有的宝宝在家人的宠爱和过分代劳下,自理能力很差,许多事都不会自己做,在幼儿园可能还要老师喂饭、穿衣、哄睡觉。

3.基本的社交能力

"为自己说话"就是孩子的基本社交能力,孩子所处的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团体,有人群的地方就要有社交能力。

孩子在家都是宝贝,有亲人的呵护和包容,但是在班级里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宝贝,如何和小朋友开心和谐地相处,就要看他们怎样为自己说话,怎样让别人理解并接受他。

4.一定的理解能力

孩子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长,比较容易理解父母的意思,而父母也会用一些自家孩子容易理解的方法沟通,但是在幼儿园老师针对的是十几甚至几十个孩子,孩子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会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需要他做什么。

5.拥有健康的体魄

每到春季或季节交替时幼儿园就会面临请假高峰,班级里孩子多,只要流感来袭,马上就会互相传染,一个一个的请假在家。如果孩子本来就体质虚弱,那在幼儿园就会更容易三天两头生病,孩子受罪,父母也担心。

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体验和表现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具备基本的能力就冒然踏入,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

二、没有这些能力就入园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

1.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两三岁的孩子心理还不够成熟,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入园,很难融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不敢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会让孩子对去幼儿园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在今后成长中也会惧怕各种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2.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有的孩子发育较晚,当他还有很多事不会做也不懂的时候,却发现别的小朋友都会,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自己总是那个挨批评的,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敢勇于表现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错失很多成长机会。

3.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孩子在家里是家人围绕和关爱的中心,可是到了幼儿园,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做不好,总是被老师点名。而别的小朋友都比他优秀,自己总是那个不起眼的"丑小鸭",孩子就不愿再去幼儿园,不愿听老师的教导,会产生厌学心理,若不及时引导,今后会缺乏学习兴趣。

4.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在家有家人喂饭,家人也知道孩子爱吃什么,而在幼儿园孩子可能因为不能熟练使用勺子吃得很慢,或是饭菜不合胃口,即使有老师喂饭也不可能像家长那样有耐心,孩子经常是吃不了几口。这样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父母送孩子去幼儿园就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因为孩子缺乏一些基本的能力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能开心入园,入园顺心,父母应该为孩子上幼儿园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三、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入园适应能力

1.父母要给孩子做好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包括智力启蒙和情感启蒙。智力启蒙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多说话,多给孩子读书,虽然孩子还不会回答你,但他能听得懂。和他多说话,会刺激他的大脑,激发他的语言潜力。

情感启蒙就是多和孩子接触,多抱他,多亲他,多逗他玩,让孩子总是沉浸在爱里,他会有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当孩子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充足的安全感,自然会很快融入陌生的幼儿园。

2.父母要放手,孩子要动手

孩子动手能力强,相应的自理能力就不会差,关键还是在父母是否舍得放手,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动手。当决定要送孩子去幼儿园,父母要提前半年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能再舍不得放手,大包大揽。

早上起床时给孩子示范怎么穿衣,告诉他每件衣服的用途和穿着顺序;和孩子一起选购他喜欢的餐具,教他每种餐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围着餐桌吃饭,让孩子有种长大真好的感觉;耐心地教孩子怎么洗手,教孩子想上厕所时应该怎么和老师说。有了这些自理能力,父母可以放心送孩子入园,孩子在幼儿园也不会感到无助。

3.父母要带孩子多接触陌生环境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集体,陌生的房间,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还有很多陌生的学习,要想孩子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父母要多带孩子出门,让孩子多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人。

游乐场、商场、公园、体育馆都是不错的场所,父母要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引导孩子认识新环境里的事物,引起孩子对不同环境的好奇和探索。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建立自信,勇于参与的勇气。有了这些基础,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会很快的适应并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集体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孩子上幼儿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交往",为今后的学习和更好地成长做好基础。

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前一定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否则孩子会受罪,父母也会更操心。当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后,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干,越来越爱学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