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学霸和普通孩子之间差距的是智商!不!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文 / 陆北老师
2020-01-11 09:13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在大家的想象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庭条件还是父母学历?对于这个问题,不单我们这些普通人关心,许多学者也关心,他们为此正经地做过不少研究,结果甚至可能会令我们大跌眼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就对他们国家科学抽样的两万多名儿童进行过长期跟随试验,从刚刚入学的幼儿园持续追踪到五年级,主要关注其学习成绩水平。他们仔细地采集过这些学生的大部分信息,甚至包括家庭条件等较为私密的问题,从而得出了具有普适性的规律。

整体而言,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儿童的成绩水平,最有影响的三个要素是:父母的学历水平、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母亲的生育年龄。而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是否经常和父母一起读书、是否一起去博物馆、或者是否参加过智商开发类的项目(比如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却对学业水平的影响较少。

无独有偶,我国国内不少学者,例如肖日葵教授对上海5000多个家庭的研究也表明,在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中父母的高学历和较高社会地位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而且其中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比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还要高,或者我们简单点说,父母文化高不高比父母有没有钱更能影响孩子的成绩。
这种现象看起来比较颠覆认知,难道我们就不能通过后天努力影响孩子的成绩吗?简直就是阶层固化在教育中的翻版!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它不是什么教育不公平,而恰恰是心理学规律的体现。


古代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谚语,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等。这些谚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学习的概括,更不是单纯为激励读书而炮制的心灵鸡汤,而是基于长期生活经验的重要总结,它们以及历史通过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家庭财富的爆发,可以有多种手段;但是一个家庭财富的维持,却只能依靠教育来进行。

父母学历以及个人素质对孩子的影响好比一场春雨,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润物无声。很多人可能以为,高学历父母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和作业,所以他们的孩子能更快掌握知识。
然而实际上,很多知识仿佛水草,唯有你在那个环境时你才能保持。脱离了当时的学习环境,即使一个人学历再高,由于已经缺乏长期训练,甚至根本做不出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所以学历对于孩子辅导上面的影响其实不大。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指出,人的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参与性学习和间接的替代性学习,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在无意识的替代性学习中完成的。此即其著名的榜样学习理论。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就是对班杜拉理论的简单理解。榜样学习理论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父母本人的行为更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
1.家长本身的兴趣爱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留心一下那些孩子成绩较好的父母,我们总会发现他们往往在读书、写作、看报等较为传统且具有知识分子情怀的活动上更有兴趣,而不是放抖音、刷快手;显然,前者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处。儿童会更关注每时每刻都见得到的父母及其行为,还是一周一次的博物馆参观?答案毋庸置疑。


2.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决定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父母本人的学习态度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有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面临这么一个问题,“我的学习是为了什么?”对于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会直接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状况。
高学历父母将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教育的意义。而不爱学习的父母虽然也声称重视教育,但他们所重视的只不过是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自身的教育。有的甚至干脆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这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3.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学历以及它们带来的经济福利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文化环境上的熏陶。谁也无法否认,一个在藏书丰富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对文化产生兴趣。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能更加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兴趣,而接二连三的补课班却只会令孩子更加厌恶受到教育。


4.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对孩子做过什么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所谓颠覆认知的结论其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这并不是说学历较低和社会地位较差家庭的孩子必然成绩不好。寒门贵子的例子在中国屡见不鲜,就证明教育并没有形成所谓的“阶层固化”。
本文更想强调的是,作为孩子的家长,您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远比辅导班、钢琴课和博物馆来的深远许多。要成就一个好孩子,首先需要做一个好家长。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分析,你觉得小编的分析对吗?欢迎在文章下面说出你的观点。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