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聪明,不是靠阅读,而是聊天

文 / 五年级学习
2020-01-12 00:38

家庭教育上的差距一直是我们的痛点。那些聪明伶俐的别人家的孩子,往往成为家长羡慕的对象,但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往往恨铁不成钢,心里很不是滋味。

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差距背后的秘密: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1.新的研究发现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无论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都证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谈话较少的富裕儿童,语言能力和大脑反应较差,而且比贫困儿童的结果差;而贫困儿童在谈话更多的情况下,大脑反应同样好。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中说:父母和孩子谈话可以影响孩子大脑的生物成长,这非常神奇!

研究人员指出,交谈不仅促进亲子关系,也促进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交谈具有一种强大驱动力,让人类多方面能力同时发展。

2.和孩子更多互动

所以,当我们想通过给孩子读更多书来缩小差距时,不如更多地与孩子交流,因为后者对孩子大脑发育影响更大。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互动。

那么,跟孩子交谈,如何做到有效互动呢?

上面提到的会话轮流次数是关键,这里面的原则包括花时间倾听,等待等,总之,不总是直接给答案。

通过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线索,慢慢启发下来,孩子的一个问题,妈妈就跟他就进行了多次对话,还可以发散开去谈论更多。

这样的对话就好比打网球,我们要跟孩子发球、回球,多打几个轮回。

3.培养孩子的共情力

但有一种情况网球就难以打下去了,就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
这个时候,当孩子发来带有生气、委屈等情绪的红球时,我们就可以让红球在地上弹一下,变成绿色了再接。

举个例子,孩子玩到很晚不肯做作业,对我们的催促很反感。这时我们先描述看到的情绪:“我知道催你写作业,你很烦。”或者“嗯,我知道你还想玩。”

这样孩子就能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理解和接纳,会平息一点。如果不接纳他的情绪,指责他命令他,他会更对抗,或者敢怒不敢言把情绪压抑下去。

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回球了。同样要给孩子绿色的球,别把我们的情绪直接发过去。可以不带评判地表达我们的感受。

比如:

“可是我担心再晚没时间做作业,作业写不完啊。”

或者“你到了作业时间还不写,我很生气。”

或者“作业写得太晚,就会晚睡,你明天很难早起。也耽误我的时间。”

总之,只描述孩子的行为,不加指责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这也是提醒他注意别人的感受。

双方情绪都处理好了,就可以开始解决问题了。

当我们羡慕富裕家庭里那些口才好得不得了的孩子,那些上各种早教班、记忆训练的孩子,那些有音乐启蒙而多才多艺的孩子,不要忘了聊天这个塑造孩子大脑的最好方式。这是任何家庭都消费得起的教育。

未来社会需要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0~3岁正是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早期教育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所以,希望我们为婴幼儿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这就是托育机构设置的重要性。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