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顾自己孩子,放任我家宝宝不管,真自私”,救自家孩子也错了

文 / 宋妈说育儿
2020-01-13 16:44

文丨宋妈说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我年纪比你大,你得给我让个座,否则你就是目无尊长。”

“你是明星,就得毫无怨言做慈善,否则你就辜负了大家对你的喜爱。”

“你生活富裕挣得多,就该接济身边的亲朋好友,否则你就是忘恩负义之人。”

……

在我们周围,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人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手拿道德旗帜,却将标准一步步抬高至不切实际的层次,丝毫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道德的初衷。

一旦发现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行动,首先会下意识忽略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实,随即就会面露凶色,对对方口诛笔伐。

骑手晃晃悠悠,妈妈下意识拉住自己孩子,对方家长:真自私

好朋友小静最近遇到一件糟心事。

因为全职在家,小静每天都要接送孩子铭铭上下学,和儿子玩得很好的同学名叫飞飞,就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但和自己家的情况不同,飞飞的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基本没时间陪孩子,更不要说送飞飞上下学了。

这天,小静像往常一样接孩子放学,看到儿子和飞飞一同出来,就迎了上去。还没等说话,就看见一人骑着自行车朝着人群晃晃悠悠地驶来,妈妈下意识将儿子拉向一边,不成想飞飞的胳膊却被自行车把刮了一下,骑手也险些摔下来。

小静赶紧检查飞飞的胳膊,发现了一道发红的擦痕,皮都被蹭掉了,还有一些渗血的痕迹。骑车的人也赶紧下来道歉,小静却没时间冲他发火,赶紧带着孩子去了最近的医院。医生说飞飞伤得并不重,给孩子消消毒、护理一下也就没事了。

同时赶到医院的飞飞妈在听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却表现得气愤难耐,扭头就找小静理论:“两个孩子是同学,关系这么好,你怎么只知道救自己孩子,却放任我家孩子不管,真自私。”

在飞飞妈的恶语中伤下,小静万分委屈,却又百口莫辩。在危险来临时,父母下意识救助自己的孩子难道也有错了?本能之举就是自私的行为吗?

案例分析:弘扬道德不等于以道德之名“胁迫”他人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们接受的都是传统道德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逐渐树立起自身价值观,并时刻约束自己在道德的标准之上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生活状态本没有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安于律己、诚信待人,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人开始习惯将高标准的道德强加于他人,他们要求周围所有人都要遵照道德,甚至为他服务,如若不然就会给对方扣上一顶“社会败类”的帽子。

但谁都知道,道德是用来弘扬的,并不是用来“胁迫”他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多加注意,孩子们天性善良,但这并不是被他人欺负的理由。

生活中,家长要如何避免孩子被“道德绑架”

1)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想要不被“道德绑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基础工作,只有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才能分辨是非取值,认清善恶美丑,在遭到“道德绑架”时才能及时分辨。

2)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在有了分辨是非能力之后,还要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遭遇他人的恶意,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要让别人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欺负的。别人给孩子施压,孩子并没有错,在遇到“道德绑架”时,要勇敢说出来,不当“软柿子”。

3)爸爸妈妈以身作则

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做出好的示范,不同情况下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事。并总结生活经验教会孩子正确的应对方式。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