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教育孩子刷牙获高赞:聪明的父母不讲道理

文 / 趣口才
2020-01-19 16:47

地铁上,一位妈妈抱着自己的女儿,女儿手上拿着个一个陪读机器人。

陪读机器人里边放着儿歌,声音非常得大,地铁上的其他人眼神中有着不满。

妈妈喝止女儿,不让她开那么大的声音,并且告诉女儿,这样做会影响车上的其他人,可是女儿充耳不闻。

儿歌的声音依然在地铁里回荡,妈妈夺过女儿手中的陪读机器人,关闭了电源按钮。

女儿哭闹了起来,声音在整个车厢里回荡,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却一定用都没有,妈妈眼神中的尴尬十分明显。

孩子不听话,好好说教根本没用,凶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平常也不是那种娇惯孩子的养育方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让小孩子刷牙,也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费劲口舌,却得到孩子的强烈反抗,甚至闹到不吃饭。

不让玩手机,他偏偏就玩

让吃饭,他偏偏一边玩耍一边等喂,根本没有个吃饭的样子

反正你说什么,他都不听你的。

这时你不禁反思,难道我的沟通方式有什么问题吗?

对的,确实是沟通出了问题,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愚蠢的沟通方式。

孙俪给孩子看牙烂视频,道理有时候不需要讲

无聊谁家的孩子,刷牙都是特困难的事情,就像这样,你给我刷牙,我就哭给你看。

好话说尽,威逼利诱,糖衣炮弹,父母用尽招数,孩子终于在哭闹中完成了刷牙。

可天天如此,谁能受得了,也没那么多时间和耐心陪他耗。

而孙俪的一条微博,向大家展示了让孩子刷牙的正确方式。

她给孩子们放了一部纪录片《高糖陷阱》,讲述的是一个6岁小孩的真实拔牙过程。

影片中,通过X光,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门牙全部被蛀空了。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那就是,小男孩要一下子拔掉6颗坏牙齿。

大人看着都心颤颤,何况小孩呢!

看完之后,还有哪个小朋友敢不刷牙了?

通过纪录片,让孩子直接感知不刷牙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比以往给孩子说一百句强多了。

我们很多的父母,习惯孩子犯了错就批评,像唐僧一样说个不停。

不管对方能否接受,最终还无法理解沟通的失败。

其实,关键点是让孩子体验行为带来的后果或者通过图片影像直接看到,并且承担一定的责任,才是为人家长教育的目的。

话说多了,孩子听烦了,不但没起到任何教育的效果,自己的威严也逐步下降了。

说教多了就变成了唠叨,会促使孩子叛逆

马上就要过年了,有那么一群人,想回家,又不敢回家,他们害怕父母的唠叨,他们忍受不了。

其实这种唠叨,在孩子的叛逆期最为突出,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孩子越来越烦,越来越不听话。

而你,还在郁闷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名男生说:“很多话讲一遍就足够了,虽然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不知不觉就烦……”

一名女生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天天怀疑我早恋,后来我故意早恋,就是为了气他们……”

唠叨属于父母的一种负面情绪,实际上是对孩子身心的控制。

和孩子说话最好的方式--共情

学会共情,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得到想要的沟通效果。

举个例子。

有一天,小外甥出去玩,买了几条小金鱼。

金光闪闪的,特别好看。

小外甥把这鱼当宝贝一样养着,不吃饭不喝水,就担心这鱼给饿着。

于是一直嚷嚷着要给鱼吃饭。

这时候,妈妈提醒他说,金鱼是不知道饱的,会把自己撑死,所以给金鱼喂东西的时候要特别的少量。

可小外甥兴奋着呢,看着鱼吃东西是满满的趣味,还不时用手去抓他们。

后来果不其然,有一只红金鱼死了。

小外甥很伤心,哭得撕心裂肺。

爸爸走过来说了一句:谁让你这么对待他们。不是说过了吗?这样鱼会死的!

听到爸爸的话,小外甥哭得更伤心了。

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她把儿子抱在怀里,对爸爸说:“你不要说他了,这么漂亮的鱼死了多令人难过,我们允许他伤心一会。”

于是小外甥好好的哭了一场。

只要让小外甥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是被允许被接受的,他就慢慢地开始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了。

在这个例子里边,爸爸的反应可能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这个反应同样也是共情的反面叫做评判。

这个评判的意思是说你现在的情绪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因为一开始我就告诉你,你做错了事情,现在你自食其果了吧。

小外甥听到这样的话,他会觉得自己被指责了。

尽管爸爸要告诉小外甥的那个道理是很正确的也是很必要的。

可是在那样一个情境里边,小外甥根本就听不进那个道理,他只会觉得自己被爸爸推到了对立面。

而妈妈的话,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育。

这就是我要讲的共情式的沟通,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叫做描述处境

第二个步骤叫做描述感受。

第三个步骤,确认感受。

完成这三步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哭的就没那么厉害了。

有时候不知道他的情绪到底是什么,而且他那么小,他都不会讲话,或者他根本就讲不清楚,这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大胆的承认说我不知道你的情绪。

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感觉,你是站在他身边的,而不是他的对立面。

有人说,毁掉一个家庭,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这是总结的最到位的一句话,夫妻之间两个成人之间不好好说话都能闹到离婚,更别说对小孩子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