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孩子要买玩具,哭闹不止?搞定他只需这几步

昨天出去玩,碰到一对正在争吵的母子。
小朋友在游玩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很想要。
但妈妈说,这种玩具以前已经买过好多次了,不能再买了,就予以拒绝。
于是,孩子生气了,快速躺到地上,撒泼哭闹了好一会儿,周围有很多人在看,这位妈妈有些尴尬。
妈妈开始试图跟孩子讲道理,“钱,是妈妈辛苦赚的,不能浪费,你要多体谅妈妈。”
讲完之后发现似乎没什么效果,又转而对孩子诱惑道,“如果现在你能立即不哭,妈妈就给你买。”
孩子还是嘟着嘴,看着有些生气。
最后,无奈之下,妈妈只好把玩具买了。
太多父母有过相似的经历,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买,父母不同意,就哭闹不止,甚至还满地打滚,任凭父母说破嘴,还是一样闹,场面甚是尴尬。
对于父母来说,似乎买或不买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选择买,孩子会以为哭闹能解决问题,当下次再遇到想买的玩具,依然会这样做;如果选择不买,孩子哭闹不止,自己看了也很揪心。
特别是马上要过年了,很多家庭要到商场和超市购置年货,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发生。
那么,当孩子哭着撒泼想要买玩具时,该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具?
自从有女儿后,我们也迅速入了买玩具的坑,几个月时,买的多是一些简单的手拿玩具或摇摇铃,再大一点,是不同种类的布娃娃和各种颜色的气球,现在一岁半了,大多喜欢的是会动、会跑、会亮的玩具……
到目前为止,玩具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早上一睁眼,就喊着要昨天玩嗨的那个玩具,晚上睡觉时,也要抱着玩具入睡……
孩子和玩具有如此亲密的关系,常源于这些原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记得我小时候,那时的物质资源有限,玩具匮乏,如果能得到一件玩具,是足以让人欣喜若狂的事情。
而玩玩具的过程,更是甘之若饴。
即使是一件普通的玩具,也能费尽心思找出很多种玩的方式,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获得快乐和智慧!
这种探索中的单纯快乐,恐怕是一生中任何时刻想起来,内心都会笑的感受。

玩具,为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在玩中,可以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习得知识,而在学习中,则可以体会玩的乐趣。
当孩子在玩玩具时,每玩一个新玩具,他需要经过观察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孩子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在玩具的帮助下,孩子的视野不断拓宽,知识累积得也越来越多。
玩具,如同伙伴一样。
很多孩子,会有一件或几件比较中意的玩具,这类玩具不仅仅是一个物品,还兼具陪伴功能,特别是玩的久的,它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朋友式”的关系。
孩子会走到哪儿都带着它,和它说话,象征性地喂它吃饭……
如果父母平时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玩具既可以消遣孩子的时间,也可以成为亲密的伙伴。

当孩子哭闹买玩具,可以这么做
孩子和玩具的关系,好比秤和砣,谁也离不开谁。
但是,孩子的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反而容易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养成坏习惯;也不是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买回家,孩子还分不清“想要”和“需要”,也许只是买回家新鲜一下,就弃之一旁。
当孩子哭闹着非要买玩具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平时要制定规则,比如,可以买玩具,但每次只能买一个。
当带孩子到商场或超市时,可以让孩子挑选一个玩具,如果再想要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再买了。
这个方法也可以变为,一周买一个,或一个月买一个,具体制定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或者,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控制孩子买玩具。
知乎上一位网友推荐的办法挺好的。
在家制作一个白板磁铁,名为“学习生活自律表”,提前约定好集满一板“花”就可以允许孩子买一个玩具。
这些花得来的途径是:乖乖吃饭、好好睡觉等,如果做得好,会酌情给一朵或两朵。但集满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控制在一到两个月。
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了,只需要问他一下“你的花集齐了吗”,孩子一想到还没有,就不会再提要求。
当规则制定好之后,不要轻易改变。
孩子试图想要玩具时,父母可以先进行引导,如果劝说下,能够让孩子改变主意最好。
但如果劝说无效,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就是不起来,家长可以快速抱起孩子,带离现场。
孩子使用哭闹的方式,无非是想迫使家长妥协,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要坚持下去。

我女儿也经常会有到游乐场后,要玩具的习惯,每当她嚷嚷着要玩具时,我会告诉她,这个玩具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这样多看看它,看完之后,就要说“拜拜”(除非是她很想要的玩具,但孩子很多时候喜欢的玩具,只是一时兴起)。
当女儿习惯了这样后,坐完摇摇车,不会再嚷着说要它;看到一些玩具,把玩一会儿后,会跟她挥手说再见……很少会有闹情绪的时候出现。
让孩子跟玩具告别,是在潜意识中给孩子一个和玩具分开的仪式感,这个玩具不属于他,玩过之后要说“再见”。
当规则制定好之后,一般情况下要按规则执行,但如果遇到孩子很喜欢的,或富有意义的玩具,也可以酌情给孩子买一下。
适度的有原则的拒绝,不会伤害到孩子,会让他的内心更强大;而适时的小小满足孩子一下,则是给孩子多一些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