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玩具被抢后的反应,暗示了他们的性格?第一种孩子最容易吃亏

文 |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小朋友在玩闹的时候,总会起一些冲突,就像自己的玩具被抢,这个时候各种小朋友都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往往会表现着孩子的性格,暗示着他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玩具被抢暗示孩子性格
第一种:哭闹告状
自己心爱的被抢了玩具之后,心里不甘心又不敢去抢回来,只好哭闹博同情。他们性格是比较软弱的那种,胆子比较小,而且不知道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过他懂得用哭声来博取老师或家长的关注和同情,甚至会直接告状,说明知道要去寻找大人做依靠。
这类孩子会是比较听话、易于管教的那种,但是如果一直没有学会怎么去化解矛盾,长大后也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吃点小亏在所难免。

第二种:默默承受
玩具被抢了,不吵不闹的孩子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是觉得无所谓,心态比较好,性格属于很温和的那种,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不要随意认为孩子是软弱怯懦的,他们只是比较“佛”。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比较内向害羞,直面伤害但不敢开口,这样将来难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容易过于迁就他人而委屈了自己,最后可能会积怨而无处发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第三种:直接回击

这类孩子比较勇敢,自尊心也十分强,懂得主动捍卫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
他们的玩具被抢了,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动手抢回来,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反应能力也很迅速,是比较有主见有思想的哪一类。
这这种孩子可能容易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但是只要家长正确引导,让他们不要光靠武力解决问题,将来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孩子为什么会热衷于抢玩具?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worth曾说过:“幼儿的争抢行为是对资源的竞争(Resource Competition)。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而然资源竞争不可回避”。

1、自我意识觉醒
儿童心理学上指出,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物权意识",言语上表现为"我的什么",行为上就是牢牢抓紧自己的东西,可能还带有攻击性。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孩,自我意识非常敏感,几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的是我的,别人的还是我的",无法做到换位思考,爱抢玩具是出自“本能”。
2、自我约束能力弱
儿童的自制力一般到2~3岁才会逐渐出现,5~6岁的时候还是十分薄弱,抵抗诱惑的能力比较差。

所以他们"抢玩具"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弱,无法根据现有的秩序进行自我约束,因此"抢玩具"这类"冲突"是儿童进行交往的一种方式。
自家孩子玩具被抢,家长要如何做?
1.不要盲目帮孩子反击
孩子天性单纯,他们之间的争执也许仅存在一瞬间,如果家长强行干涉他们,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之间的游戏,反而让彼此都尴尬。
家长最好先观察,看看自己孩子如何解决,不要盲目动手反击,这样会让孩子有样学样,模仿家长的暴力行为,造成不好的影响。

2.与对方家长协商
有的小孩喜欢抢玩具,是因为他们不懂物品有归属权,这个情况下,双方家长可以进行协商,让小孩不要用暴力行为,和平地让玩具被归还回来。
家长可以趁此机会跟孩子讲什么叫“分享”,什么是“物品所有权”,让他们遵循自己内心来选择是否与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3.进行“实战模拟”

为了防止孩子独自一人在外面被抢玩具,家长可以在家中提前进行模拟练习。比如家长扮演一个顽劣的孩子抢玩具,然后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会拒绝,跟别人说:“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把它抢走。”
注意孩子在争抢玩具的时候不要受伤,也不要伤到对方。(W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