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的话孩子就听,父母就不听?好的家庭教育,该效仿学校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豆豆妈妈最近和我抱怨说,都说七岁八岁万人烦,但是她家孩子还没到七岁八岁就已经化身成为小魔王,不夸张的说在家里倒腾的是鸡飞狗跳的,不仅特别的好动,也很不听话,根本就不把自己还有孩子他爸的管教放在眼里。
但说来奇怪,就是这么一个"混世小魔王",在家里无法无天的窝里横,但是在学校里,听老师反映是非常的听话乖巧,不仅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和孩子们玩耍也是遵守规矩,中午吃饭和午休也表现得很老实本分,和在家里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不是有悄悄观察过几回,她都要怀疑是不是老师认错了人或者在夸大其词。
但现实确实是如此,孩子就是非常听老师的话,不仅在学校里乖挂的遵从老师的安排,就连在家里,也常常把老师的话挂在嘴边。
"我们老师说了这样不行。""老师说了要这样做。""是老师让我们…"
老师的话在孩子心里就是圣旨和真理一般的存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父母的威严。
这就令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老师的话孩子就听,而父母的话却不起效果了?
这就是在给大家说明一个道理:好的家庭教育,该效仿学校。

一:为什么家长的话没效果了?
其实家长们会发现,一开始孩子是听自己话的,那个时候自己的话语很有分量,孩子会听到心里去并且乖乖的听从家长的要求和安排,但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却开始不那么听话了,甚至开始反抗,而面对家长的批评和责备,孩子也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
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在长期接受一种教育方式会对此进行分析,并且形成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如果长期处于某一种环境,那么必然会对这一环境有熟悉感,甚至会去分析在某个阶段他会有怎样的变化,自己又要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措施,以及心理准备。
这是大家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而将这种所谓的感知能力应用到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其实也不难理解。
是想我们和孩子的长时间相处中,孩子其实已经对我们家长的脾气还有处理事情的态度有了了解,他们会知道如果面对家长的要求采取不执行的选择,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下场,孩子其实在之前的时间中都已经有体验到。
所以和家长长时间的盘旋中,孩子已经拿捏清楚家长的行为习惯,对于惩罚和责备他们也已经知道如何应对或者是已经不再感到恐惧。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产生敬畏心理,也就不再听之任之。
除了已经积攒的应对经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长和老师毕竟是不同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的亲密,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气氛都是轻松的,有的时候什么事情不想做,孩子们只要撒一个娇,家长就会心软,所以在和家长相处中,少了严肃感,孩子自然会更加的放肆。
而在学校里和老师的相处,和这家长之间的相处又是另一种方式和氛围。

二:在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相处
有相关而儿童教育专家曾研究表示,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有一名老师表现出比较颜色的状态,孩子们就会非常的听话。
等老师表现出温柔的态度时,孩子会感觉到受宠若惊,不仅不会因此而变得放肆,反而hi在适应老师严肃的同时,又渴望得到老师的温柔对待,所以他们就会表现的更加积极认真,想以此来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对比效应。
但是在家庭中,家长一般对孩子都是不由自主的心软,并没有营造一种很严肃的教育氛围,也没有和孩子建立规则上的意识和责任感。
而严肃感和规则意识是怎么营造的呢,这就是学校教育的独特所在:
1.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学校就很注重规矩的制定,这也是因为学校里学生人数众多,为了更加方便管理以及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必须执行规矩。
不仅是学校规定的严令禁止,具体在班级中,有的班级人数最少也是十几,最多可达上百,老师为了方便管理,也会给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更加注重细节化的,对孩子的行为举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
2.老师对于学生的赏罚分明
而有了规矩的制定,规矩也不是一纸空文,孩子在学校要是违背了规矩也是要相对应的惩罚的。不仅是惩罚,孩子如果表现良好,也会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奖励。而孩子们之间本来也就是存在竞争心理的,面对学校里权威存在的老师,孩子们都想要获得老师的喜爱和青睐,老师的小红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所以为了得到奖励以及避免惩罚,孩子们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防止自己出错,自然也就会听从老师的安排,表现的很听话懂事。
3.老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学校里,老师是一个班孩子的领导,是孩子们的监护人,但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教育者,是为了孩子更优秀的成长。
所以老师会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规定孩子不能迟到,那么老师也是会要求自己不迟到的,在很多规定上,老师会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一个模范存在,是自己学习的榜样,自然在孩子心里就是权威的存在。
所以,当家长们疑惑孩子为什么更听老师话的时候,不如想一想老师都是怎么做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效仿学校的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

三:家长应该如何效仿学校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1.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家长要杜绝对孩子的溺爱,培养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责任感,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帮助承担责任。另外,规则的制定也可以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制定,家长在执行规矩的同时,要进行监督。
2.对孩子赏罚分明
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错误,却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和成功,这样就不利于激励的产生,孩子也会变得懈怠和丧失自信与勇气。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赏罚分明,不仅只抓孩子错,更要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铭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家长其实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也是起着不容小觑的基础作用,所以家长们更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行为,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要一边禁止孩子做某件事,自己却做了不好的示范,这样不利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严形象塑造,更不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管教。
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会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大患,但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不要慌张,孩子只听老师的话,那么家长就要分析这其中的原因。记住,只有抓住问题根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对孩子成长造成的阻碍和不良影响。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