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的孩子,培养这三种能力,就是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性格如何,并非一出生就注定,而是在父母的教育、外界的影响下共同作用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父母作为孩子成长阶段重要的舵手,在他们性格形成期间更需要用心观察、用心引导。一旦孩子性格形成以后,再想修正就比较困难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并不夸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决定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些孩子小时候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打压之下,性格唯唯诺诺,长大之后也不敢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有的孩子性格偏激,为了逞一一时之快常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就免不了遇上一些阻碍。

在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对世界还存在许多好奇,身体机能也尚未发育完善。这时候家长如果在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方面多花一些心思,就能让孩子一生收益。
1、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
一些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霸王”,无论他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家长都惯着他们。导致他们一遇上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大哭大闹,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强迫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不少大人对这种“熊孩子”行为大多以“他们还小”“他还是孩子呢你就别计较了”等等借口作为挡箭牌。有些孩子想买玩具,妈妈和他说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这次就先不买了。孩子看见这个玩具十分想要,马上就倒在地上边哭边打滚,吸引周围一圈的人,让妈妈不得不帮自己买玩具。

孩子长大一些,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倒变本加厉。家长让他多花一些时间在学习上,不要一直玩手机,孩子就直接把手机砸在地上,对着家长大发脾气。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家人可以一味地惯着,周围的人却渐渐不再宽容。在家长那里十分奏效的绝食、自残、摔东西等方式,在他人眼中看来宛如跳梁小丑,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招致别人的厌恶。
因此,想养成孩子良好性格的家长,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即使遇到别人的拒绝也能坦然接受。

2、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当下不少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家长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也因此造成孩子经不起外界的一点风吹雨打。
比如,一次考试的失利,就让孩子嚎啕大哭,无法自洽;一次比赛输给了对手,就对对手冷嘲热讽,风度尽失。诚然,孩子付出了精力和心血,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回报。但是世上的事并非付出和回报都是全然相等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接受这一次的失败,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迈向下一次成功。

当然,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并非让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式教育,也不是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甚至打骂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一时的失败,逐渐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3、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是经历一番磨难。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制力,也是在教育孩子对于目标的坚持和对一时短暂的欲望的克制。
一些孩子不想写作业而想到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些孩子不想吃正餐却对花花绿绿的零食情有独钟;一些孩子明明身体不够强健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参加体育锻炼。诚然,贪玩、好吃、没有定力都是孩子的天性。但正是因为孩子身上有这些惰性,才更需要家长好好引导,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

家长首先要明白,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需要从小教导。该学习的时候就需要认真学习,该吃饭的时间就应该坐上饭桌好好吃饭,对自己有益的事开始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孩子可能一时不能理解家长的严厉,但是当孩子收益于这些习惯的时候就能渐渐明白父母的苦心了。
当下社会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个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将伴随孩子终身,并使他们一生收益。家长在孩子6岁前要对他们性格的养成多多留意,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一些优秀的品格,领先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