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教,是带孩子见世面
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多高的起点,而在于有多宽的视野。作为父母,不仅要用心陪伴孩子,还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见世面。

▼01 见知识

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有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读书,始终是增长见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杨绛曾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人类历史的演变,自然万物的奥秘,都能在书本中找到答案。想在书本中长知识,就要做到广博。读书不应只读某几类书,而要拓展阅读的宽度。梁启超曾对长子梁思成说:“你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饱读诗书的人,言行和谈吐都会让人感觉很舒服,因为他们既会保持得体的谦虚,又会低调地展现自己的自信。人的一生,应该花更多时间去读书。读多了,自会改变气质和面貌,增长眼界和见闻。

02见世界花盆里长不出大树,庭院里养不出骏马。带孩子见世界,是为了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换句话说就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与思想的一部分。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见世面的重要性。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那行万里路就是开阔你视野的广度。走出去,是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观察生活。因为这丰富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只有看过大千世界,才能做到心有乾坤。见过世面,孩子们就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着天生的收敛。他们会知道,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他们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将在他们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永生留存。



03见挫折《颜氏家训》有言:“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经历过挫折的人,可以享受最好,也能够承受最差,更经得住诱惑,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家长人为地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父母与其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不如教会他们如何与暴风雨做抗争。让孩子经历挫折,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可以说,孩子的成长是在一步一步跌倒中起来的。悲伤、哭泣是面对挫折的开始,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为孩子作引导和榜样,让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难过,这可能会剥夺了孩子从挫折中爬起来的宝贵经历,也就是我们说的逆商。不惧困难拥抱挫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