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告状说娃“偷东西”,宝妈不留情面的处置,害了孩子
文/媛妈育儿经
对于孩子来说,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

正是因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还不够了解,所以和大人们比起来,他们的好奇心也会更强烈些。而他们在还未形成正确的三观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这些好奇心做错了事。
比方说“偷东西”,在我们大人看来,这是品质的问题,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代表了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和“自己的”到底有什么区别。

晨晨是一名4岁的小男孩儿,目前还在上幼儿园,平时上幼儿园都比较乖巧,没怎么让妈妈担心过。
这天,晨晨妈妈在单位收到了老师传来的一段幼儿园的视频,然后又发过来了几条语音过来。大概意思就是说,昨天有孩子带玩具过来幼儿园玩,但是在放学的时候,孩子却发现玩具丢了。大家无论如何都没有找到,只好调出了幼儿园的监控。而在这段监控中,晨晨把一个玩具放进了自己的书包,这个玩具正好就是那位小朋友丢失的玩具。

晨晨妈妈看过听过以后,当时脸就红了。连连发语音给老师道歉,然后又从儿子书包里找到了玩具,在第二天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把玩具送去了幼儿园。
看到老师带着一帮小朋友出来,晨晨妈妈立刻就上前去和老师道歉,并表示说自己会好好教育晨晨的,她也没想到晨晨居然学会“偷东西”了,简直不可饶恕。说到这里,晨晨妈妈也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听到晨晨妈妈这么说,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好奇地看着晨晨妈妈身边的晨晨,来接孩子的家长们也都窃窃私语,小声对自己孩子说,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和晨晨一起玩。

而晨晨妈妈并没有因为众人的这些反应而降低声音,依然自顾自地在批评晨晨,也没有听晨晨在一旁解释说自己只是因为觉得好看。
从这以后,晨晨在幼儿园也被其他小朋友排挤了,晨晨又不敢说,只好忍气吞声,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自卑。
孩子为什么会拿别人的东西?
1. 好奇、喜欢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很简单的,很多时候,他们之所以会拿别人的东西不过是因为觉得很好奇或者是喜欢而已。事件中的晨晨之所以会拿别人的玩具,就是因为觉得好看,所以很喜欢,就拿了。
2. 不知道“别人的”和“自己的”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家长们都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和别人分享玩具。所以孩子难免会不清楚“别人的”意味着什么,而“自己的”又意味着什么。

3. 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
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偷”的这个概念的。他们之所以会偷东西,也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这是错误的行为,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遇见这种事情,家长应该如何解决?
1. 谨言慎行,控制情绪
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冷静情绪,谨言慎行,尽量不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大化,以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2. 指出问题,正确引导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指出问题,并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应该如何去做。

3. 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物权概念
与此同时,这时候的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毕竟这和自己教育上的疏漏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所以,家长们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和“别人的”都是什么意思。
你家孩子有过这种行为吗?你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评论。

育儿小贴士:
孩子往往都是单纯无邪的,所以孩子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很多在我们大人看来很严重的问题,孩子很可能是意识不到的。我们身为家长,不应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声斥责孩子,只知道和孩子讲道理,而是应该通过一些更好地方式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