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怎么办,这样的坏习惯,应该怎么纠正
此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抄袭。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家的小孩沫沫3岁了,最近变得特别的霸道。总是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如果抢不过就会直接拽别的小孩的头发。另一方面,她也总是喜欢笑着踢家里人的腿,而且下手并没有轻重,在平时带她逛商场的时候,如果遇到喜欢的玩具妈妈却不给她买,她就会很愤怒的躺在地上哭闹,甚至直接生气地拍打家长。

这种种行为都让沫沫的妈妈非常怀疑,自家的小孩是不是有攻击倾向呢?实际上,孩子打人,其实并不一定是有攻击意图,可能只是某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行为可能只是某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知轻重的玩闹行为,但是如果有孩子模仿成人攻击他人,这种行为就要被及时制止。作为父母,就应该多一些留意孩子日常的行为了。

孩子打人了,家长先别急着教训,首先要区分他打人的意图。
- 一岁以内的孩子的打人行为,往往不是有意的。
这时候的宝宝无法区分友好和用力的区别,在想打招呼的时候,可能因为力度控制不当变为“打人“。
2.一岁到两岁的孩子的攻击意图,已经开始萌芽。
这时候他们有了自我意识,了解到你我的区别,在想要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因为语言能力发展跟不上,实在着急的孩子就会用肢体动作解决。特别是在一些保护玩具、食物的时候踢打别的小朋友,需要家长在这个时候教会宝宝分享,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3.两到三岁的孩子就会很容易模仿成人的行为。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可以用语言解决问题,如果再用打来解决问题,很可能是生活的环境中有人出现过这种行为,孩子们学会了模仿,也可能是孩子想要引起家人的关注。
4.三岁以后的孩子会偶尔出现打人的行为。
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也学会了用协商解决问题,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还不可以像成人一样理性思考,平时也会冲动行事,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就会出现发脾气的行为。

家长怎样引导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呢?可以尝试下面这4个办法。
- 家长行为需谨慎
父母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孩子生活中其他的家人也会给他带来影响,家长需要引导很多次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打人是不对的,正确的教育要适度、适时、适当,在这期间也不要冲动之下用武力教训孩子,不然会适得其反,起到不好的影响。

2.帮助孩子定义情绪
孩子的情绪变化非常快,而且非常冲动,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就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孩子的打人行为。在表达情绪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情绪,认识什么是开心什么是生气,定义完毕后再用正确地方式表达。
3.教孩子表达情绪
三岁以后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家长要时常和孩子进行交流,更多地教会孩子用语言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在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要告诉他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4.关心被打的人
孩子打人后需要家长出面关心被打的人,并且让孩子也道歉,让他认识到这种错误的行为,帮助他建立同理心就可以。相信只要家长做到以上这几点,孩子纠正打人问题再也不是难事。
不知道各位对于孩子打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方面,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下吧!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