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不得别人好?“孔雀心态”是孩子成长大坑,家长要懂预防

文 / 奶果妈妈
2020-02-02 17:30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同事欣姐和我们说起最近让她特别烦恼的一件事。

欣姐有个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寒假一放假孩子就跟她吵着要买最新版的小汽车和品牌鞋子,但是家里已经买了很多小汽车,鞋子也有很多双没有穿坏。

欣姐问他为什么突然要要买东西,儿子却缄口不言,只是吵着哭着闹着要买,欣姐实在被闹得不耐烦,就呵斥一声:"小孩子家家买什么名牌鞋!"

结果孩子反常地顶了一句嘴:"我们班的人都穿耐克鞋!他们也有最新版的小汽车!我也要有!"

这时候欣姐才意识到,孩子这是在跟班里同学攀比呢!

其实欣姐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社会里,小孩子们之间互相攀比、争强好胜的情况越来越多。

如何让孩子调整好心态,是家长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个工作。

拥有"孔雀心态"的孩子,并不是少数

所谓"孔雀心态",就是描述孩子们之间争强好胜、喜欢攀比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孔雀开屏是认为自己一向是最美丽的,眼里容不下别人的惊艳,这种美丽夹杂着很大的侵略性和傲慢感。

而这些有着"孔雀心态"的孩子们就是希望成为佼佼者,对待事情喜欢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好高骛远,甚至会通过嘲笑和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有研究调查显示,60%的孩子都有"孔雀心理",这可不是骇人听闻,可能有些孩子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在心里不一定就没有默默较劲和暗自攀比的情况。

"妈妈,你看我们班XXX又考了班里第一,她肯定是作弊。"

"妈妈妈妈,我们班同学都在玩最新款的Ipad了,我也想要!"

或者当你在夸奖别人的孩子时,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情愿甚至生气吵闹。

在我们观察孩子是否在乎自己的外貌、是否在父母夸奖朋友和同学、是否对家庭好或差的朋友有不同的待遇、是否总是炫耀自己的成绩等等,都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有"孔雀心态"。

孩子的孔雀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这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比如父母本身就有孔雀心态,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孩子。

再者,如果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孩子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成为家中的"小霸王",自然在外也蛮横无理,锦衣玉食,周围环绕的夸赞太多,当然会对别人比自己优秀这点无法接受。

最后,孩子可能还缺少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精准定位自己。

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很多点去观察孩子,看孩子的"孔雀指数"是否已经"超标",我们必须警惕和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过激的"孔雀心态"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严重影响。

"孔雀心态"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孔雀心态"究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无止境的欲望和攀比

拥有"孔雀心态"的孩子攀比心和占有欲是非常强的,但他们拥有一样好东西、取得一项好成绩、占有一段好感情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和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耀和认可,但并不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

这种虚荣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越来越沉浸其中,严重的话甚至会趋向病态的程度。

比如我曾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是在某重点高校的优等生,因为在一次期末中没能保持住第一的位置,而将班里那位考了第一名的女孩子的作业本撕掉扔到了垃圾桶里,甚至找人霸凌那个女生。

他们深陷攀比的泥潭而最终迷失了自己。

2.挫败的人际交往

具有"孔雀心态"的孩子的侵略性很强,他们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将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看做是障碍。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个人,可能是同事可能是客户,也可能是亲戚朋友,总是像孔雀一样炫耀自己拥有多少名牌包、月入多少钱等等,都会觉得有些不爽。

同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喜欢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但并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不对,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这种孩子很难交到真心朋友,也不会得到他人的支持和信任。

3.无法承受挫折

具有"孔雀心理"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比较脆弱,自尊心很强,他们不容许别人比自己优秀,傲慢且自大,但是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们一定会遇到在某些领域的强者。

而但他们受挫的时候就会不知如何是好,只为自己的错误找寻各种借口,想要掩盖和挽回自尊心。

警惕成长大"坑",及时引导孩子

确实,如果孩子有严重的"孔雀心态",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引导,而不要觉得这是孩子可爱的一面。

1.少用"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我相信以下这些话你一定不陌生:

"你看看隔壁家的XXX,每次都能考第一,再看看你……"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听话,你就总是这么捣蛋调皮?"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我要XXX做我的孩子。"

……

你或许从你的父母、从亲戚朋友、从同事,甚至从你自己的嘴里听到过这些话,本以为这只是脱口而出的泄愤话,但是这也会无形之中影响孩子的认知和心理。

在这种对比下长大的孩子会更加自卑,从而自尊心会变强,在各方面都会争强好胜,和别人争。

2.别让炫耀成习惯

不能过度贬低,当然也不能过度夸耀。

我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客观地赞美孩子,比如帮父母做家务、认真完成作业、考了好成绩等等,只要是出现的事实确实可以夸奖,但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家的孩子可聪明了,不像XXX"这样的话语不仅不能激励孩子,还会让孩子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对他人的歧视,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从而形成一种孔雀般的傲慢心理,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会不断地生根发芽。

3.不要浮夸"捧杀"孩子

"哇,宝宝你好聪明!"

"这么难的题都能写出来,太厉害了!"

"你太有天赋了!"

比起这些浮夸的、敷衍的、笼统的夸奖结果,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过程的努力。

比如孩子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幅画,我们不要只上前说一句:"画的真好!宝宝果然有天赋。"

而是说:"这里的色彩运用的很好,你一定练过很多次了。"此类的认可和鼓励过程性的话。

我们表扬孩子的本心绝不是想要孩子变得傲慢和自大,而是想要激励和鼓舞孩子,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真实和确切的想法表达和传递给孩子,让他们知道:努力是可以看见结果的,所以要继续保持。

而不是说一句"你有天赋"就让孩子飘飘然了。

其实,孩子有一定的"孔雀心理"是很正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最懂事最好的但是这仍需要父母的智慧引导,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让孩子的心理保持到"刚刚好"的程度,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优势。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