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窝里横、外面怂”?家里有个这样的爸爸,想不怂都难

文 / 那些育儿事
2020-02-10 09:07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国内家庭教育的现状,通常孩子教育的主角色由母亲担任,父亲往往缺失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然而,不论多优秀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父亲的角色,父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窝里横、外面怂”的宝宝,也正是因为父亲“缺席”而导致。

宝宝为何“窝里横、外面怂”?家里有个这样的爸爸,想不怂都难

我跟苏文相识超过10年,是很亲密无比的闺蜜。大学毕业后,我们各自结婚生子。苏文生下了一个模样俊俏的儿子——晨晨,很是逗人喜欢。

“真是羡慕你有这么可爱的儿子。”我记得这话是在晨晨五岁那年,被大家调侃为“小帅哥”时,我对苏文说过的话。

但话音落地,苏文顿时面色大变:“忍了这么久,我终于忍不住要给你诉苦了。外人看来晨晨听话懂事,但在家里就是纯粹的‘小霸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一点也不会顾忌到家里人的感受。孩子泼皮起来的时候,我真恨不得把他打得屁股开花。”

苏文口中的晨晨,和我认识的是同一人吗?倘若是真的,那就真是“窝里横、外面怂”了。

“这都怪晨晨他爸!”苏文忍不住自爆了“家丑”,她说:“晨晨他爸是做业务出身,在外陪客户是笑脸相迎,任何人都认为他是‘好好先生’。但回到家,憋的一肚子火就冲着家人发泄,久而久之,晨晨也就养成了他爸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虽然无法说是和父亲一脉相承,但潜移默化影响力的巨大,或许是大家根本想象不到的。

爸爸的性格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 性别角色

母兼父职永远不能代替父亲的性别角色,在性别角色的发展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尤其是男孩子,会通过父亲的谈吐,树立坚强、勇敢、领导力、独立与果断的特征。因此,就性格养成而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

2、 社交技能的引路者

孩子早期社交行为的建立,对孩子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父亲的为人处世,也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他们会通过模仿、学习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父亲积极地参与,并帮助他们分析和判断交友,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3、 促进孩子认知发育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扮演好父亲角色,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发育,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以及诱导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一如孩子与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父亲不要第一时间出动“武力援助”,而应该教会他们辨别语言文明,让孩子提升自己的语言文明水平,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代表了威信、力量、安全感。而优秀的父亲会得到孩子的认同感,成为他们模仿与学习的对象。

当然要避免孩子养成“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需要父母都积极参与进来

1、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行为准则的第一老师,身为家长不能只是理论教育,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身为父母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不能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要让孩子见识到正能量的一面。

2、有原则有底线

爱孩子不等于无底线的宠溺孩子,教育孩子的第一法则就是要给孩子树立底线,不能因为疼爱孩子而失去原则。一如,孩子想要一个新玩具,不能因为撒泼打滚家长就购买,而是要跟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情况下可以购买。聪明的父母往往都带有一些“绝情”,他们懂得合理拒绝孩子的要求。

3、培养孩子“抗挫力”

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孩子经验的累积,让他们在探索中一步步的前进。很多时候孩子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会受到挫折,如果家长此时放弃,那么孩子永远也不会跨越障碍,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是尤为关键的一步。

要知道孩子“窝里横”绝非是天生性格使然,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如何改变孩子的陋习?并非是取决于孩子“幡然醒悟”,而是家长正确的引导。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没有耐心、不懂方法的家长。希望读完本文的家长朋友们,牢记“惯子如杀子”的古训,从此刻开始给孩子的教育设立一条底线,以身作则培养一位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关于教育孩子摆脱“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缺陷,身为家长的您又有什么好办法呢?欢迎支招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