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不住脾气又跟孩子发火了,家长这样做孩子立马不生气
前两天隔壁小壮逃学了,老师电话打过来后他爸爸非常生气,拎起扫把就给孩子打了一顿。虽说打完也挺后悔的,毕竟给孩子打得不轻。但他爸就是嘴硬也不跟孩子好好疏通疏通,就这样,父子俩冷战了一个星期。其实在中国关于父母打孩子的例子还真的不在少数,但教育之真谛我相信绝不是“动手”。

1. 及时安慰
孩子在犯错以后内心多少已经开始陷入忏悔。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大人犯错以后会先找自己对的地方,孩子犯错被抓包以后会先思考自己错的地方。但这个“忏悔”是有时效期的,所以做大人的一定要及时给孩子台阶下,孩子也要面子,如果你一直不理他一直放任他自己忏悔,那过了这个“时效期”孩子也许会破罐破摔进入自我放弃。所以吵架后父母要主动和好,及时安慰,说几句好话,送孩子一件孩子喜欢的衣服是最好不过的。

2. 自我冷静
“冲动是魔鬼”,大人是孩子的镜子,大人如何处事,如何面对事情,如何解决事情都会影响到孩子。你骂他他这会不回话,但可能下次他就学会了脏话,这叫“言传”;你打他,你责备他,你摔东西关他禁闭,这会无形中助长孩子暴戾的性格,这叫“身教”。所以,冷静下来与他心平气和的讨论,剖析解决问题要比发火更容易让孩子得到教训。

3. 不要动粗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充满胁迫和不平等的语录竟然能作为一句“箴言”被一部分人深信不疑。殊不知你这一棒子打下去疼在他身,痛在你心。人人都知道“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反而一到孩子的身上就是记不住这句真理。经常打孩子的家长会与孩子产生无尽的隔阂,轻则让他满怀心事“爱在心口难开”,重则会使孩子犯傻,走入极端。

4. 避免冷战
冷战是无形的刀,是杀人的利剑。父母同孩子冷战这种方式比直接打在孩子的身上更要可怕。冷战会使孩子自我堕落,陷入父母已然不爱自己的误区。父母觉得冷战比打孩子来的实在,但处在长期冷战中的孩子与父母的亲情会逐渐疏远,继而变得阴郁,冷淡。
在我们照顾孩子长大成人这段漫长的时光中,我们要珍惜能亲手培育孩子的时光。孩子亦是自己,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长大,我们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