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文 / 小步在家早教北京
2020-03-01 01:39
"

创新工场李开复曾经预言: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里,50%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很多孩子可能一毕业就会失业。不管李开复的言论是否哗众取宠,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共识的:我们现在所关注的学科教育,在未来时代,其中很多技能都终将被机器取代。未来从来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见的,就好像我们的父辈也永远无法想见现在这个科技、信息都如此发达的时代。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中,我们的家长认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认为,学英语学艺术报特长班都必不可少。每一个家长都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下一代需要什么技能,却很少有人想的明白其实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

如果未来,一切知识都唾手可得,所有外语都可以人工智能切换,所有重复性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让你的孩子立足于这个世界呢?

小步菌认为,未来人类终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于,强大的思维能力。你可能会说,我家孩子还小,还不会说话,他能有什么思维能力呢?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当你把小汽车玩具推入一个圆筒“隧道”,你的宝宝可能会有意识的到圆筒的另一端等着小车开出来;当你的宝宝知道拍桌子能发出声音,他可能就会尝试到处拍一拍看看还会有什么声音;这就是思维能力最初的展现,不要小瞧这看似平常的举动,这些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变成,如果这个方法可行,我怎么把它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上。这些就是人类最厉害的地方,思维。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思维是更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发生使宝宝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宝宝成长到某一天突然就有了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着宝宝多接触多探索,多玩一些值得去想一想的游戏,聪明宝宝都是玩出来的。今天,小步菌就带着大家一起,揭开思维能力的神秘面纱。

说到思维,可能脑子里就会浮现很多词: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思维……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婴幼儿来说,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判断和推理。

判断

判断就是我们的大脑对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应,或者思考一个东西有哪些特性。判断又分为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抽象形式的间接判判两种。

直接判断就是通过视觉或者听觉等方式获得信息,然后对这个信息进行判断,学龄前的宝宝对事物的判断通常以直接判断为主,比如给宝宝展示小兔子图片,宝宝根据图片判断这是小兔子,小兔子是白色的。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大脑也会慢慢形成间接判断的能力并不断发展。而间接判断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我们的大脑将许多个条件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所以通常间接判断也需要推理的参与。比如让当宝宝看到木头漂浮在水上,让宝宝判断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小宝宝会直接判断“木头会漂浮”,而当孩子长大后便能够判断“轻的东西会漂浮在水上。”这就是间接判断,这个判断是接下来要说的“推理”得来的。

推理

判断和推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间接判断中需要因果关系的推理,而推理则是根据已有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可以说判断既是推理的依据,又是推理的产物。

推理也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直接推理的过程比较简单,家长给宝宝一个前提信息,宝宝可以直接推理出另外一个信息,比如我们对宝宝说“讲卫生的宝宝是不会乱扔垃圾的”,宝宝接受了这个信息之后,等宝宝下次随便乱扔垃圾之后,大脑会反映出:“乱扔垃圾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这种推理就是通过大脑获得的一条信息得出一个新的信息的过程。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间接推理就比较复杂了,往往要从得到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前提信息中推理出一个新信息,因此间接推理也被划分为很多种,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以及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归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多个个别案例推理出一般规律。比如告诉宝宝“我们把绿豆种在土壤里就会发芽,然后结出更多的绿豆”,“要是把花生种在土壤里,也会结出更多的花生”宝宝能够推理出“想要得到什么就放进土里种出来”,所以有的小朋友可能就会认为把喜欢的零食种在土里就会结出更多的零食来。这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也就是归纳推理,通过了解一种事物具有的特殊属性,从而推导出同类事物也具有这种特殊属性。

归纳推理对于宝宝认知新事物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利用多种有同样特征的物品来练习孩子的归纳能力。


01各种各样的方形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带宝宝观察一下家中的各种物品,看看都有哪些是方形的,比如电视机、快递盒子……,然后让宝宝思考一下方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如方形的物体每个面都有四个角,宝宝在今后认识其他事物的时候,就会推理出:方形的物体每个面都有四个角。

02什么会飞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家长给宝宝展示会飞的实物图片,比如鸟、蜻蜓、飞机……,让宝宝想象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飞,宝宝通过观察发现,鸟会飞是因为有翅膀,蜻蜓也有翅膀,飞机也有翅膀,从而推理出:会飞的东西都有翅膀。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可以说是归纳推理的正反面,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孩子们需要提前获得广泛的认知作为推理依据,判断出具体的结果。比如:我们对宝宝说“三岁的小朋友要上幼儿园了,宝宝是三岁的小朋友”,宝宝通过思考和联想,能够推理出“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的结论。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或许家长会觉得演绎推理比较复杂,但其实它是我们日常思考中最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在家庭环境中,玩一些需要判断结果的游戏,让宝宝带着自己的推理去玩,看看是不是像自己想的一样,可以逐渐培养宝宝的演绎判断能力。


01海洋球瀑布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宝宝从十几个月开始对投掷特别感兴趣,他们在一次一次扔东西中了解到:物品会从上往下落,那么把海洋球放在斜坡顶端会如何呢?宝宝可能可以“猜”到,海洋球会滚落下来,是不是这样呢?和宝宝一起验证一下自己的推理吧。

02有趣的便利贴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演绎推理的游戏通常涉及一些规则,比如便利贴,家长给宝宝展示下便利贴的特殊属性——背面是黏的,可以贴在物体上,然后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宝宝随意贴了,宝宝通过家长提供的信息推理出“便利贴也可以贴在墙上、桌子上、身上……”。


03橡皮泥戳戳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这个游戏同样需要宝宝熟悉橡皮泥的特性——揉捏可以任意变形,宝宝理解这一特性之后,引导宝宝想一想,用硬的吸管去戳橡皮泥,会有什么变化?宝宝通过判断橡皮泥易变形的特性能够推理出,橡皮泥可以被吸管戳出一个洞。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指对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也许光是听概念可能会觉得离宝宝比较遥远,其实许多锻炼宝宝类比推理能力的小游戏都是极为常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小猫平时都睡在猫窝里,那么小狗呢?”宝宝通过找到小猫与猫窝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猜出“小狗睡在狗窝里”,这就是最简单的类比推理。

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游戏中。


01叶子船再小都可以这样练思维,让孩子未来成为不被淘汰的那50%


小步菌为家长和宝宝推荐一个游戏,名字叫做叶子船,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通过类比推理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家长先给宝宝展示大小不同的叶子,将小叶子放在水面上,然后在上面放橡皮泥做的小人,由于叶子的承重有限,放入几个橡皮泥小人后叶子开始下沉;再换大一点的叶子试试,叶子越大,承重能力就越强,因此能够承受更多的橡皮泥小人,宝宝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推理出:大叶子——承重能力强,小叶子——承重能力弱的因果关系。

可以说思维能力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学习、工作甚至人生的高度,但小步菌想告诉大家思维能力并不是什么神秘高深的学科,在宝宝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会运用思维能力,它既重要又普遍存在。


小步在家早教里还有更多锻炼宝宝思维能力的游戏,这些用具都是在家中可以轻易找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