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太懂事,别羡慕了,听听老师怎么说

文 / 陪宝宝写日记
2020-03-03 00:55

小王家的孩子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非常听话,而且也不乱惹麻烦,学习成绩也不错,这样小王的亲戚朋友们都感觉到非常羡慕,而且小王一家人也为孩子感到骄傲。

但是最近在一次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小王发现自己孩子的这种省心,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好事。老师反映说孩子不爱与人交流, 感觉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和同学们之间的相处非常生硬。

老师还感觉到担心的是孩子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成绩稍微有所下降就会很苛刻地去对待自己。老是担心这样一直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时小王一家人才明白孩子原本的省心,只不过是孩子碰到困难没有和家长说而已,孩子在生活中实际上是也是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的。

日本有一位知名心理医生佐佐木正美在《孩子永远“惯不坏”》这本书里也提到过,如果孩子太省事,其实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佐佐木正美额认为,在带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贪图方便和省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孩子的成长,观察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正确的育儿方式。

那么孩子哪几种省心行为,不一定长大了省心呢?

第一,很听家长的话的孩子。

在带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而且乖巧听话的孩子也是家长们比较喜欢的。如果谁家的孩子既乖巧又听话,总会引来很多人的羡慕。

但是实际上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非常听家长的话,从来不反对的话,实际上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家长们用自己的想法加给孩子,但是孩子却不加以反抗,这证明实际上孩子并没有进行太多自己的思考。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养成没有主见,轻信他人的话的性格。而且孩子们在以后需要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的时候,自己也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注意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要让孩子“太听话”。

第二,只知道学习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似乎学习成绩是大家都非常看重,甚至觉得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实际上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不要逼着孩子让孩子只去学习,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这样的话,实际上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书呆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长大以后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而且对于融入社会也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快。

而且还有可能养成孩子只拘泥于书本,不懂得活学活用灵活思考的性格。所以家长们要明白学习成绩确实重要,但是也要注意让孩子多看一看外面的事情,带孩子了解一些其他的事情,丰富孩子的生活,拓展孩子的视野。

第三,从来不“麻烦”家长的孩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总会对自己的父母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说缠着父母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或者是受了委屈和父母哭诉。

但是有的孩子从来不会和自己的父母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的话,家长们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觉得自己的孩子省心了。

这样实际上是孩子不想给自己的父母添麻烦,同时也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碰到的问题。

这样孩子在以后可能会养成过于独立,不愿意依赖别人不愿意和人合作的性格。还有可能会太过于考虑别人的想法,而忽视了自身的感受,导致过得很不开心。

你认为孩子的哪几种省事行为长大之后不一定让家长省心呢?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