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穷养长大的孩子后来都这样了,别让孩子忐忑不安地花每一分钱
最近网上有一个话题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那就是"父母抠门会导致孩子自卑吗?"
那些被花钱的负罪感绑架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人生里的"花钱、享受",都将与"负罪感"打包出现,不少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回答:
有人小时候没有玩具特别想要,自己用压岁钱买被妈妈骂乱花钱,有人高中时想吃十几块钱的罐头,却被爷爷奶奶背后责备。

小的时候没有拥有,现在自己赚钱了就会报复性买买买,实际上自己内心也无比煎熬。

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乱花钱,住豪宅开豪车也不舍得给自己买好点儿的护肤品,去超市买东西犹豫半天连妈妈都看不下去。

为了彰显自己家不是没钱而不给她买东西,孩子偷了妈妈5000元钱放同学面前。

事实证明,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真的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这份对金钱的"负罪感"其实与节俭无关,它只是会让孩子更加害怕金钱,对于花掉的每一分钱都忐忑不安。
"穷养"孩子不仅让孩子小时候的心理受到伤害,也让他们成年后不懂得如何管理财务,甚至让他们不懂得享受生活。"穷养"孩子不单单是指在金钱上管制孩子,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为让孩子在精神上受到了限制。以下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穷养:
1.在孩子面前哭穷。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会以"没钱""这个很贵""买不起"等理由来拒绝孩子的购买需求,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境不如其他小朋友,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家长客观对待孩子的需求,既不能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能用"哭穷"的方式拒绝孩子,如果一定要拒绝,请用"事先没有计划,这次没有预算"等之类的客观理由。

2.经常对孩子诉苦。很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辛苦地工作着,担心孩子会攀比,想着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会跟他们说:"爸爸妈妈每天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多少钱,你要懂事一点,不要看别人有什么就要什么,我们这样的家庭不能跟别人比。"这样会让孩子对自己有欲望感到愧疚,甚至觉得自己的欲望是肮脏的。父母的辛苦,懂是非的孩子看得到。他们越能理解、体谅父母,父母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宠爱,让他们基本的欲望得以满足。

3.将自己与孩子区别对待,强调对孩子好。有些家庭条件确实不好,在孩子的请求下也会在不情愿下满足孩子的欲望,比如好吃的只买一点,然后给孩子吃的时候说:"这么贵的东西,我自己都不舍得,就买给你吃,看我给你多好!"这样孩子在吃的时候,背负的是愧疚与自责,好像犯了错误一样。
贫穷使得父母不得不在经济上约束孩子,但节俭绝不是吝啬、抠门。不管有没有钱,给孩子撒下美好的希望,使孩子精神上富足、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让孩子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关于钱的教育从来都与贫富无关,聪明的父母,从不会用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去"绑架"孩子,给TA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