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爱吹牛的小习惯,成为长大后的大问题!父母别侥幸

文 / 有谱爸妈
2020-03-03 00:55

今天,有谱妈看到网上在讨论“吹牛被拆穿的经历”,就想到大家孩子肯定也有这样的问题。有谱妈发现也有的对孩子吹牛莞尔一笑,觉得孩子很有意思,而没有深了去追究孩子的隐形问题。

其实吹牛这个习惯很常见,但是我们先要区别出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吹牛。孩子六岁以前是不具备区分现实和假象的能力。如果孩子说:“妈妈,你看天上有个恐龙在飞。”或是像这样的一类,我们把它称之为孩子的想象力。

而有谱妈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童年同学经历,“小学一个同学说自己爷爷是镇长就让我们跟他们混吃香喝辣,后来却被打脸说镇上都没有这号人物。”这样就称为吹牛。

因为这是孩子为了吸引身边同学、朋友的注意力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编造出无中生有的事情来,其实这样的行为也可以称之为变相的说谎。

孩子为什么会吹牛呢?原因无非有三点。

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让自己在群体里显得更加厉害。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当孩子身边朋友分享了一个孩子没有拥有过的经历,但是孩子觉得不甘心,就会选择吹牛说我也做过怎么样的事情。三是自卑,因为孩子对现实的不自信才会活在虚构的海市蜃楼里,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其实这是孩子是对自身家庭或者成长的环境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但又想让其他人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于是就便选择吹牛。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谱妈这里有三点建议。

一,通过故事或真实的案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要对孩子时刻关心,时时关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个词叫做“润物细无声”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发现问题后,光说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家长们可以试试举身边人的例子让孩子觉得真的是这么回事。或者是在孩子吹牛后被发现时,告诉孩子吹牛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吹牛的东西都是孩子的虚构,而不是脚踏实地的东西,要告诉孩子学会事实就是。

提起吹牛这个话题,有谱妈觉得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一只小松鼠在林间穿梭,遇见了一只正上树的猴子。小松鼠停下来傲慢的对猴子说:“你爬树的动作实在是笨拙,简直跟蜗牛一般。你不知道,我昨天在东边的那片树林里,一下子就从树底下窜到树顶,那棵树足足有十米多高呢!”

猴子听了不以为然,小松鼠补充道:“你不信?当时很多小鹿看到了,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

猴子接过话茬:“既然如此,也不需要什么证人,你现场给我展示一遍不就得了?”说罢,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香樟树。

看着高耸入云的香樟树,小松鼠无言以对,灰溜溜地跑开了。

二,丰富孩子的阅历。家长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带孩子出去转一转。在外出的过程中,无论是出去旅游还是在博物馆里转一转,亦或者多陪伴着孩子读读书,孩子就能知道的更多。知道的更多之后,孩子就会明白之前吹的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与现实碰一碰,实践出真知。毕竟还有一句话叫做“多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休息时间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多聊聊,才能少些吹牛,多些真知道。

三,言传身教,不过度表扬。有谱妈发现爱多了,孩子就会处于溺爱,而过度表扬之后,孩子就会飘飘然起来了。我们要适度表扬和肯定孩子的进步,但不能见什么就夸,夸多了孩子就容易翘尾巴,沾沾自喜,耍些小聪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镜子,家长通过以身作则,来告诉孩子什么对什么不对,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法。

这下家长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如果还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文章下面和有谱妈进行互动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