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这样才不会走弯路,将来更容易有出息
现在做父母的都是相当积极,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上心。很多时候,当做父母的在表达出对于孩子教育的担心、烦恼时,更多的是一种盲从、不知所措的焦虑心理,往往也反映了做家长的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将孩子培养的更好。

有老话所讲到的"该管的时候就去管,不该管的时候就该放手"。当然这也让自己想到了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的,是这样说的:"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所以我们要对孩子施行"两不管三不惯"的教育,才能让他变得更好!
两不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管
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当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时,当孩子可以自己穿鞋时,请把权利还给孩子,因为他们会在失败中得到更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其实孩子本身的动手、自理能力是超强的,但是父母的过分宠爱,把孩子逐渐养成了“中国式巨婴”。

2、能够承受的挫折不管
对于孩子能承受的困难以及压力不要管,也许今天家长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困难,可是以后还有无数个困难,难道家长能一直帮助孩子解决吗?不现实!家长应该学会适时的放手,不需要父母去大包大揽将孩子保护起来。而是让孩子去体会本年龄段该有的挫折,让孩子养成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去解决它,这样对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养有巨大的好处。

三不惯:
1、不尊重别人、没礼貌不惯
教养,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份名片,是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天性,也是为人的准则,是处世的规矩。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是人品端正的人,是一个谦卑向上的人,哪怕他再富有,也会懂得尊重别人。即便是独占鳌头,也不会目中无人。
所以对于孩子不尊重他人,不礼貌千万不要惯,一定要制止,要掰回来,不然,逐渐使孩子养成任性无理、骄横自大的性格,到那时,你再想掰回来,将要耗费更大的精力。

2、对于触碰原则的问题不能惯
原则,就是底线。如果对孩子触碰原则的问题视而不见,会导致他今后犯的错越来越大。明知道在马路上玩会有危险,却不制止,早晚有一天出事。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却不制止,以后拿的会更多,最后结局是什么,可想而知。所以原则就是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惯。

3、“好吃懒做”不惯
惰性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弱点,而这样的弱点也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自我积极地内化而改变,不应该作为凡事逃脱、推卸责任的理由。
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身上的惰性自然会有。往往孩子很小,自身的能力、能量都很弱,更多时候需要作为成人的父母去提醒、督促。
一个人的成功与勤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好吃懒做”刚好是勤奋的反义词,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将来不会有太大出息,还会遭受别人的疏远和鄙视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好吃懒做”的习惯后,一定要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让孩子不断的改变,防止“好吃懒做”对孩子的以后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