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暴打孩子,父亲却在一旁录视频,边录边说“你有本事打死她”

文|老虎扭扭腰育儿课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实施,法律的施行旨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中的弱势群体如老人、妇女和儿童是法律的重点保护对象。
儿童家暴一直是社会的关注重点,但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儿童家暴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家暴不仅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母亲毒打孩子,父亲录视频
近日,一段家暴孩子的视频在网上被不断转发。

视频里,一名母亲拉过女儿,拿起棍子就开始猛打孩子背部。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录视频的是孩子的父亲,父亲一边录一边说:“你打呀,你有本事打死她!”

母亲听完,打得更使劲了。女儿被打得躲在角落里不敢动弹,边哭边求饶:“妈妈,你不要打了,不要打了。”而父亲依旧无动于衷,继续拍视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打完了这个女儿,母亲开始打第二个女儿和小儿子。
视频内容让人愤怒,人们被这对父母的无情和残忍所震惊,为孩子的不幸而落泪。自卑和恐惧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如烙印刻在孩子心里。网友质问,如果不爱孩子,为什么要生下折磨她们?

家暴问题在儿童中屡见不鲜但又屡禁不止,究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很多父母依旧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错误时,对其打得越狠其记忆越深刻,下次再犯的几率就越小。

- 将孩子看成是私人物品
有些父母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认为孩子由自己所生养,就应该接受自己的处理,包括暴力对待。
- 年轻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
当前新一代的父母正是计划生育时代的独生子女们,他们在家里被娇生惯养,缺乏担当和责任心,很容易在压力之下失去控制进而实施暴力。

儿童家暴通常发生在家里,父母作案,比较隐蔽。儿童抵抗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即使被家暴也不敢和别人说。这种种因素让家暴发生了也难以被社会发现。
家暴不但不能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更能催生出不良的后果:- 身体伤害
家暴的最直接伤害就是对孩子的身体伤害,轻者淤青擦伤,重者骨折残疾。
- 精神伤害
家暴另一个直接伤害就是对孩子心理和精神的创伤。孩子会变得自卑、胆小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问题。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与之对抗一生的心魔。

- 结交不良青年、青少年违法犯罪
家暴还会让强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增加他们结交不良青年的机会。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和父母关系出现裂痕,甚至离家出走。
儿童处在认知发展阶段,三观在这段时间逐渐形成。如果孩子过早地离开父母,进入鱼龙混杂的社会,不可避免地会与一些社会闲散人群有所交集,严重的还会出现犯罪。
保护儿童不仅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社会应当完善对儿童的保护和对家暴的监察机制,完善对家暴的刑罚,对家暴成员剥夺起监护权。家长应当提高自身素养,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用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和知识内涵来影响孩子。家长也要全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还能培养艺术素养,让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更多亲子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