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我的就对了”,别再卖弄你的经验,请允许你的孩子走走弯路
文/胡巴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很多父母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走冤枉路,遂积极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当孩子不领情,偏要自我探索,但却遭遇失败的时候,这样的一句话便脱口而出:“早听了我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早听我的就对了”,妈妈的经验之谈给孩子带来负担
闺蜜晴晴的女儿就是个倔强定宝,越是不让她做的事情越是跟你对着干。有天逛街的时候,母女俩又杠上了。
一进商场,女儿的目光就被门口的夹娃娃机所吸引,希望妈妈能陪她玩一会儿。而晴晴认为,这都是营销手段,肯定夹不上来,于是坚决不同意,叫女儿别去乱花钱。女儿不信,非要自己试试看。

结果可想而知,女儿空手而归,妈妈拉着她的手,一边走一边抱怨:“看!我说的没错吧,早就让你不要去,不听我的话,白白浪费了钱……”本来就很难过的女儿,顿时撇开妈妈的手,哇哇大哭起来。
身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很多家长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束缚着孩子的行为。为了避免孩子少走弯路,父母常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托,不自觉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如果固执的孩子碰了壁,“不听话”就会成为父母给孩子评断。
父母的经验不可取,别因此毁了孩子一生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做父母最失败的,是既看不起孩子,又渴望他们成龙成凤。我想,生活中大多数妈妈都是不信任孩子的吧。他们预设了孩子会失败,并一再强调:看!我说的没错吧。

这对于好奇心爆棚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伤害,他们在探索新鲜事物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本就已经很难过,此时还要面对父母的训斥,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咎由自取的失败者,做什么都做不好。
久而久之,哪里还会有想要尝试,并渴望成功的动机?
我们习惯了用自身的经验否定孩子的需要,指责他们是多么地不听话,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自尊心就在这样的否定中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父母不是孩子永久的保护伞,若有一天,父母经验不足,不能给孩子稳妥的参考时,失去了主动的孩子又该如何继续前行?
孩子需要机会创造经验,父母要学会放手
的确,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眼看着孩子失败却不阻止,并让其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种经验毕竟是父母的,它无法完全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以帮助他下次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对于处于探索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的理解,以满足自己想要独立的愿望。因此,与其将父母的成长经验强加给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鼓励他去经历,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经验。
孩子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眼中的冤枉路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成长,孩子所获得的经验也远比你想象的丰富。
当孩子失败之后,请耐心地陪在他身边
我相信,失败来临时,没有父母真的忍心伤害孩子,有的只是生气、心疼和焦虑。当这些感受凝聚在一起,父母原本的善意脱口而出后就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当孩子需要折回起点,重新寻求帮助的时候,父母要耐心陪伴在他身边,做出适当的引导,给孩子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父母对孩子挖苦的语言,会强化他对困境的体验,只有父母从内心接纳了失败,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帮助。
你不妨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如果需要妈妈帮忙,随时可以来找妈妈。”当孩子被父母理解,内心的热情将会重新燃起,并乐于接受父母给出的建议。
结果并非唯一的评判标准,有所收获最实用
谁说失败就一定是痛苦的?当孩子经过一番尝试,自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这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对于稚嫩的孩子来说,兴趣和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有力武器,他们不畏惧失败,因为探索本身就足以带来巨大的乐趣。
父母不要因为结果不尽如人意,就轻易否定孩子的成长,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他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

多和孩子一起学习正常思考的能力吧。用积极的思维看待事情的结果,用发展的眼光寻找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这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前进的力量,并有利于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孩子从生下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有一天注定要自己展开翅膀去去探索,父母要做的就是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与抗压力,既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灰心。
我是胡巴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愿把自己的母婴育儿经验分享给大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胡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