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职业启蒙”,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却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文 / 尼莫妈妈日记
2020-03-10 17:11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家长们觉得有压力的事情是什么?就此我询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他们几乎一致回答: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说到孩子成绩的时候,超过一半的朋友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担心孩子成绩落后,考不上好学校。更担心孩子未来找不到好工作。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成绩的好坏就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就业结果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家长们细想就知道,成绩和就业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是为什么普遍的家长会觉得教育就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职业呢?

我问朋友,既然对孩子的未来就业如此担心,那有没有提前给孩子进行职业规划之类的启蒙工作呢?朋友一脸茫然,"孩子才上小学,现在进行职业规划未免太早了吧。"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会变得愈来愈严峻,他们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在工作岗位上保持热情成了很多父母时刻担心的问题。现在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确实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却是宜早不宜晚。

为什么说"职业启蒙"对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呢?

有企业针对职场和新人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职场新人首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正在逐年缩短,而多数95后更是在就职7个月后便离职。多数年轻人短暂而且频繁换工作的原因是工作与自己想要的不一样,甚至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到底是怎么样的,在一个领域跳槽到另一个领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年轻人在择业方面是很迷茫的,这也侧面反映了

他们在职业启蒙和规划方面的匮乏。实际上这就是缺乏"职业启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比起中国,德国的"职业启蒙"教育就非常突出,启蒙教育涵盖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整个阶段,学校通过对孩子进行职业指导、劳动课、经济教育等多种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孩子自身的职业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在就业方面会更加地具有目标和规划,面临的就业问题自然也就很少。

"职业启蒙"能给孩子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呢?

高燕定先生在《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中提到过:"孩子从小开始规划人生,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教育资源有限同时生存竞争又日益激烈的社会上享有立足之地,也才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而家长们如果提早给孩子进行"职业启蒙",则能够对孩子带来以下好处:

首先是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识

家长让孩子尽早接触各色各样的职业,能够让孩子对不同职业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当孩子接触到不同职业的特点之后就容易产生不同的兴趣。而接触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也能够丰富和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尽管进行"职业启蒙"并不能让孩子百分之百确定未来的职业,但是在他们接触更多的职业情况之后,他们便可以在兴趣中找到自己职业的奋斗目标。而当孩子有了一个准确的目标之后,他们也会更加自主地去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其次,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人生价值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也在慢慢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感,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忽略对他们价值观的输入。而自我的价值感实际上能够更好的培养并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他们更有勇气去面临挑战和挫折。

一味地学习并没有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感,而通过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认知,当他们在某一个领域上产生兴趣时,则会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同样也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

最后,能够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

早上吃完早餐去学校,放学回家开始做功课,孩子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被安排好一样,井井有条。但是很多孩子却会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无聊,因此会做出一些不被允许的叛逆行为。而当家长带着孩子进入职业中探索时,孩子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会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能够怎么去实现目标等等。而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够让孩子对自己又有了进一步,更全面的认识。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做好"职业启蒙"呢?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职业启蒙",家长可以这么做:

1、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识,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比起天天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将教育重点放在挖掘孩子的天赋上更是家长们需要做的。当孩子能够进行清晰的自我认识,在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之后,他们就能够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思考,并且形成自我的奋斗目标。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对哪些事物具有兴趣,在哪些方面又具有天赋。之后轻轻推孩子一把,让孩子在懵懂中能够加透彻地认识自己。

2、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

引导孩子,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是父母们为孩子打开职业大门的第一步。这里的认知并非是让家长跟孩子灌输职业的好坏,更不是让家长们把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他们选择"更有前景的职业。相反,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则负责为孩子解疑答惑就好。家长可以给予意见,但是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孩子手上,如果让孩子刻意去接触某一类职业,实际上这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

3、给孩子提供接触更多职业的机会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的知识往往是从经验中得来的,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本身是一种游戏。"因此,家长们对孩子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还应该让孩子真实体验生活,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他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职业的不同和特点。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专业的职业体验课。而条件一般的家庭则可以通过参观实地场合进行实践。

4、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未来

当孩子对自己,对不同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时地去提醒和引导他们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让孩子可以意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着手准备。当他们具有职业倾向之后,便可以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付诸行动。

5、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职业规划也应该遵循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意愿,家长们应该对孩子的决定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因为职业的选择而嘲笑或否定孩子。责备不但容易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失去自信心。在这样的消极情绪下孩子则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学会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更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未来规划。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