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孩子看似“聪明”将来多半没出息!你家孩子是吗”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著名启蒙教育家狄德罗曾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你喜欢和聪明人交谈还是和笨人交?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向我扔板砖。"什么破问题,当然和聪明人聊天了!"不可否认,和聪明人聊天,不但可以聊各种话题,而且短短几个字,对方就能知道你说的"梗"和幽默;而和比较笨的人在一起交谈,你需要让你的语言措辞更加简洁明了,而且对方很难听懂你的潜台词。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哪还有笨人呢?除了天生的智力障碍,几乎都是"戏精"。

聪明人是什么样的?其实根本没有具体的定义,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霸,我们可以说他们聪明;那些会说话,社交能力强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聪明。就连街上摆摊的小贩,计算能力强,会做生意,也可以说他们聪明。而且聪明还衍生出了"异教徒",就是"小聪明"。当一个喜欢耍小聪明时,我们都会面露不屑地说他们"旁门左道,难成大器"。 生活中,有些看似聪明的孩子,其实是小聪明。

闺蜜家今年已经5岁的儿子小东,可以说是满脑子的小聪明。有天闺蜜带着小东来我家做客,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小东夹到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没有放回去,而是当菜送到嘴边的时候,他假装打喷嚏,然后菜"不小心"掉到了桌子上。闺蜜没有看出真相,却被我识破,因为我的孩子以前也这样做过。还遇到自己喜欢的吃的菜,他就会说:"妈妈我够不到那个菜",小孩子嘛,闺蜜将菜端到他身边,我也没放在心上。

饭后的闲谈时光,闺蜜和我在客厅分享工作上的趣事,和我家孩子玩耍的小东,突然看到了我放在旁边电脑桌上的游戏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东假装将玩具车推到电脑桌前,然后跑去拿玩具,造出不小心被电脑桌碰到的"假象"。然后"惊讶"地看着桌上的游戏机,问我:"阿姨你竟然还玩游戏机"。其实小东的潜台词就是"阿姨我能玩吗",出于客气,我就说:"阿姨没你玩的好,你玩吧"。

晚上我吃饭时,我将小东的"小聪明"行为告诉了老公,老公笑出了声。他说小东一定是电视剧看多了,才有这么多小心机。接着他又感慨说这么的孩子就这么聪明,将来肯定有出息。关于老公的说法,我却觉得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儿童心理专家多年研究表明,很多小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孩子,长大后都很难有出息。

尤其是这3种孩子,家长以为很聪明,其实孩子长大后很难成气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培养。
一:喜欢顺手牵羊的孩子
年幼的孩子由于没有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也没有正确的分析判断,他们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够"顺为己有"。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桌子上的手工品很漂亮,就会趁机放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心安理得地和别人玩耍。或者是逛街的时候,孩子趁水果摊老板不注意的时候,顺了几个枣子、桔子。

家长不要认为这样的孩子是聪明的表现,一定要严加改正。如果家长不当回事,孩子养成了坏习惯,长大后看到名贵的东西就想偷,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理,后果不堪设想。
二:爱耍小聪明
爱耍小聪明的孩子,往往喜欢表面的成败,他们会用自己"肤浅"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目标。家长不要觉得这样的孩子很聪明,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是形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他们不愿意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用各种"旁门左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工作中只会做表面工作,很难有真才实学。

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家长不要被孩子的"假象"蒙蔽双眼,要正确分析,正确引导,孩子才能够用"实力"说话。
三:不承认错误,撒谎推卸责任
孩子犯了错后,生怕父母责骂自己,就会撒谎推卸责任,让自己处于"安全"。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犯了点小错误情有可原,没必要追究孩子对错。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自欺欺人",今后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犯了错,也会下意识地撒谎推卸责任。久而久之会被周围的人孤立,在工作上也没有太大的成就。

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错误引起的后果。可以给孩子看相关的图画书和动画片,培养孩子知错能改的意识。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